恒力集團是以化纖、織造等紡織產業為主導,科工貿一體化的大型企業集團。作為全國500強企業,恒力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織造企業、全球最大的超亮光絲和工業絲生產基地,競爭力和品牌價值均列行業前列。2011年上半年,恒力化纖出口量同比增長45%。
企業發展依賴于當地產業環境
要理解恒力集團取得的跨越式發展,就應該將其放在吳江化纖紡織業發展的大環境中審視。
吳江市市委書記徐明告訴記者,紡織工業是吳江的支柱產業之一,也是吳江幾百年來的民生產業。從歷史上可以看到,中國有海關以來出口到外面的絲綢就以盛澤地區為最多。目前,吳江工業總產值為3000多億元,紡織達到了1000多億元。“十二五”期間,吳江市委市政府仍然把紡織產業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點,快速、深入推進紡織產業的轉型升級。
徐明說,吳江曾經在5年前提過一個口號,叫“一米布多賣一塊錢”。以吳江100億米布的織造能力計算,就能多賣100億元。現在,這個“多賣一塊錢”的目標已基本超額實現,我們每米布多賣了兩塊錢甚至更多。產品附加值的提升在此得到直觀體現,這也是紡織產業未來發展的方向之一。
“十二五”期間,吳江紡織工業計劃實現不低于20%的增長。未來,吳江要實現“百家企業的上市行動”,規范企業行為,徐明表示吳江市委將專門推動這件事情。他解釋道,吳江企業很多都是由草根型民營企業發展起來的,在多個方面還有待完善。想在國際市場上走在前列,一是要完善企業的公共技術平臺;二是要引進人才;三是搞專利保護;四是抓博士后工作站、院士工作站,抓企業的工程技術中心平臺,可以設立由企業和政府合作的研究院。如恒力就專門設置了海外研究院,在研發方面很有信心,今年名牌高校畢業生與企業簽約的已有270多人。在產學研合作方面,政府已經并將繼續投入大量資金,調動企業的積極性。
規模化差別化發展齊頭并進
作為一個已經擁有悠久歷史并將伴隨人類長期存在的產業,其產品必須多樣化、細分化以實現社會發展的需要。徐明認為,恒力集團在產品研發方面的做法值得借鑒。恒力投入大量資金、聘請不少外籍專家進行產品研發,實現了科技創新。此外,恒力還大規模投資了滌綸工業絲,用于汽車輪胎骨架材料等,還可以用在保險帶及日常家裝上。“這種將紡織產品擴大應用到多種領域的做法值得肯定。企業生產出的產品,就是要讓人們的生活更美好、更舒適、更安全。”徐明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