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環保成為行業進步的新引擎
吳江地處太湖流域,環境容量有限,環保壓力可想而知。根據《江蘇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條例》提出的要求,第一不得改擴建印染企業;第二不得新建化工企業。但化纖紡織業相對其他產業而言耗能較高、排污量較大;而印染后整理能力在吳江紡織化纖產業鏈中相對薄弱,受環境因素制約,印染后整理成為制約當地產業提升檔次的瓶頸。
環保與產業發展之間的矛盾,很早就引起了吳江市政府的高度關注。相關人士意識到,低碳、環保雖然是行業發展的“攔路虎”,但如果解決措施得當,很有可能成為新一輪發展的引擎。經過審慎規劃,吳江到2015年將實現紡織化纖行業產值能耗處于全國先進水平,水資源重復利用率達到50%,萬元增加值水耗年均下降5%的目標。
“十二五”期間,吳江紡織化纖行業制定了環保、節能減排的重要任務。
一是加大印染后整理企業的技術創新力度,把印染后整理加工工序轉變為引導紡織面料開發、生產的先導行業。鼓勵和引導企業積極應用氣流染色技術、連續精染技術、無水化印花技術等低浴比染色技術、綠色環保印染技術和中水回用技術。加速淘汰間歇式印染設備,使用年限從國家標準規定的15年縮短到10年。
二是推進綠色織造,加快產品結構調整和優化,加強原料、面料和最終產品綠色生產,以面料開發為突破,提高質量檔次和附加值,開展ISO14000認證和碳足跡認證。推廣應用電腦花型設計、電子分色、電子制版、電子調色和電子控制系統。
三是積極實施化纖行業新的清潔生產和節能減排措施定,開展新技術、新工藝和新設備生命周期評價,實施產品環境影響和評價和標準,建立企業環境檔案。
吳江還將全面推動企業開展清潔生產審核工作,從源頭上削減污染;引入劣勢印染設備、工藝、技術淘汰機制,推動排污指標有償使用和轉讓試點;在控制排污總量逐年下降的基礎上,堅持有保有壓,調整結構,將有限的環境容量用于支持產業高端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