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化品牌化改變傳統紡織形象
毫無疑問,科技與品牌改變紡織行業傳統形象的“法寶”。吳江作為國內知名的紡織化纖產業集群地,在發揮科技、品牌優勢方面已經走在了全國前列,并將在“十二五”繼續引領行業發展。
“十二五”期間,吳江市仍然把紡織產業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點,快速、深入推進紡織產業的轉型升級。吳江規劃到2015年使化纖功能性纖維、差別化超細旦纖維比例從目前的80%提高到95%;提高家紡產品比重,著力開拓產業用紡織品領域,使服裝、家紡、產業用紡織品比例從目前的75∶22∶3調整到60∶25∶15;印染來料加工比例由目前的95%下降到80%。大力支持研發和采用抗皺、防縮等特種印染后整理新技術,提升面料的質量和檔次。當地還規劃建設吳江盛澤紡織新材料特色產業園,重點開發超細旦纖維、環保纖維等。
至2010年底,吳江化纖紡織業已擁有中國名牌產品4個,江蘇省名牌產品20個,中國馳名商標6件,江蘇省著名商標10件。行業力爭至2015年,再創中國馳名商標4~5件,江蘇省著名商標、江蘇省名牌產品20件,同時將培育4~5家自主品牌知名大企業,進入全國紡織業百強企業,具備直接參與國際化競爭的實力。
吳江還將積極引導和扶持有條件的企業創建自主品牌,鼓勵不斷豐富品牌內涵,提升品牌無形資產價值,擴大市場占有率,壯大品牌經濟規模,提高品牌經濟對全市工業經濟的拉動力和促進力。建立健全品牌維權援助機制,幫助市場主體依法應對商標侵權糾紛。
綜合服務平臺提供堅實保障
目前,吳江已經建立起產、供、銷齊全的紡織產業格局,位于盛澤鎮的中國東方絲綢市場已經成為吳江的一塊金字招牌。該市場有6000多家化纖紡織商戶入市交易,已成為全國化纖薄型織物最大的集散地和價格形成中心,2010年交易額達到710億元,成為全國第一大紡織專業市場和全國十大工業品批發市場之一。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今年1~6月,該市場呈現出采購、生產、銷售旺盛的局面,交易額達到312.7億元,同比增長16.4%。
業內不少人士將東方絲綢市場劃為一級專業市場的范疇,認為其依托當地巨大的產業優勢,早已擺脫單一的市場買賣功能,成為現代服務業的集聚地。它建立了具備紡織品電子商務平臺、紡織品物流基地,紡織技術研發檢測平臺等多種要素的社會服務體系。
“十二五”期間,吳江將進一步加強中國東方絲綢市場規劃建設,提升市場成品交易份額,提高市場直接出口份額,提升市場品牌貢獻率,完善市場服務功能,適應多元化需求,打造中國紡織貿易第一城。
此外,吳江中小企業技術服務體系已初步形成,現有7家社會化服務的技術中心,解決中小企業生產過程中遇到的技術難題。當地還計劃引入科研院所建立研發平臺,為研發生產化纖紡織新材料提供技術支撐;“十二五”將新增共性技術服務平臺4家,為量大面廣的中小企業調整產品結構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服務。
記者了解到,吳江市政府將一如既往地大力支持紡織化纖產業發展,鼓勵企業開拓融資渠道,實現百家企業的上市。此外,行業協會(商會)將在“十二五”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充分發揮加強行業自律、開展技術咨詢、應對貿易摩擦等方面的功能。日益健全的服務體系,將為吳江打造一流“紡織之都”提供堅實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