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兩年半的中美輪胎特保案終于在9月5日塵埃落定,世貿組織上訴機構判定美國對中國輸美輪胎征收的懲罰性關稅符合世貿規則。有人認為這樣的結果對中國的輪胎企業并不公平,但細究上訴機構裁定的依據,結果不能簡單定義“有失公正”。
《特別保障措施》(以下簡稱特保措施)在中國入世時已經被規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加入議定書》(以下簡稱《議定書》)中,中方接受并簽署,這一點毋庸置疑。雖然特保措施本身帶有不公平性,但在入世的大局前,中國政府不得已而為之,以此換來的是中國入世十年后經貿發展的新格局。
無論如何,中美特保案給中國輪胎企業的影響不容忽視,盡管這些企業大多已經擺脫特保的影響,但殘酷的現實仍然擺在他們面前。
意料之中
“我聽到這個結果的時候,感覺不是很理想。”蒲凌塵對新金融記者說。蒲凌塵是北京中倫律師事務所合伙人,著名國際貿易律師,曾經幾次協助過商務部與外方就中國和其他國家的特保案件。
雖然,他覺得這個結果并不理想,但這似乎也是必然結果。蒲做了這樣一個比喻:“如果一輛車其中一個輪胎本身就是癟的,你開這輛車,哪怕你再遵守交通規則小心駕駛它永遠都不會是一輛好車”,而本身已經癟了的胎是先前存在的事實。
回到中美輪胎特保案,蒲凌塵眼中那個已經癟了的胎指的就是當時中國在加入WTO時被施加了特別保障措施約束,并規定在《議定書》等法律性文件中。
“你所謂的不公平不合理,都隱藏在這個條款里了”,他說,“當時你(中方)接受了這個條款,答應讓別人使用,你就必須承擔這個結果。”也就是說,這個特保條款確實是在當時談判的過程中中方接受了的。
對此華東政法大學國際法學院院長、教授劉寧元表示贊同,他認為事實已經是這樣了,“你說咱們(中方)還能怎么辯”,所以結果也在他的預料之中。“隨著時間的推移,現在有些問題凸顯出來了,但是當時的《議定書》就是這樣承諾的,所以要進行抗辯很難。”他對新金融記者說。
在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給新金融記者的回復中,只有簡單的一句話:“采取特保是我們的權利。”
在劉寧元看來,如果僅僅根據《議定書》,中方是不太占理的,除非能夠說服有關機構在調查和裁決的時候“跳出《議定書》,去探討當時的背景和如今已經發生的變化”。
他進一步指出特保措施對于市場經濟國家是很少采用的。中國在加入WTO的時候,市場化程度還不高,這也是中國被特保的重要原因之一。而現在中國市場經濟國家的地位已經被越來越多的國家承認,這個形勢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
雖然十年的變化赫然眼前,但是“如果WTO終端解決機構和專家組不跳出當年的《議定書》,那我們幾乎沒有贏的可能性”。
這樣看來,或許結果早已注定,但“從情感的角度上說,中方有勇氣站出來和對方進行博弈和抗衡的這種精神還是非常好的”,蒲凌塵說。
從調查、聽證、抗辯到公告、磋商,將近兩年半的時間里,中國政府“把所有WTO的程序都走完了,這說明我們正遵循著法制化的道路在解決問題”,劉寧元認為中國政府這次爭取的行為是比較充分的,“能夠把我們有道理的地方統統講出來,這就是負責任的。由于歷史原因,結果我們并不能左右”。
利益權衡
特別保障措施是WTO成員對來自特定成員的進口產品施加的一種過渡性約束措施,是進口國政府為防止來源于特定成員國的進口產品對本國相關產業造成損害而實施的限制性保障措施。
中國在加入WTO時,就被施加了特保的約束。根據《議定書》中的相關條款,自中國加入WTO之日起的12年內,如果原產于中國的產品在出口至任何WTO成員境內時,發生數量上的絕對增加或者相對增加,其增加的數量和依據的條件對生產同類產品或者直接競爭產品的進口國國內生產商造成或者威脅造成市場擾亂,或者造成重大貿易轉移,作為進口國的WTO成員可對上述產品采取撤銷減讓或限制進口的特別保障措施。
對于特保措施,蒲凌塵律師認為這個“特”字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時間性,入世之后的12年;更重要的是不對等性,特保是針對新加入WTO成員的單向約束,即只能由WTO原有成員對中國實施,中國無權向其他國家實施。
同時,據劉寧元教授介紹,特保措施僅針對來自于中國的進口產品,而WTO規則下的保障措施則針對某一正在進口的產品,不考慮該產品的國別。
除此之外,相比保障措施,采用特保措施的門檻相對較低。比如此次中美輪胎特保案中,如果美國根據《保障措施協議》則需要證明來自于中國的乘用車輪胎給美國國內相關產業造成嚴重損害或者嚴重損害威脅,而使用特保時只需證明這些進口輪胎對美國國內相關產業造成或者威脅造成市場擾亂即可。
明眼人都能看出,這份《議定書》中對中方的有關特保規定是有失公平的,違反了WTO非歧視性原則。蒲凌塵律師表示,現在看來《議定書》的確不公平,而且當時大家都知道,可是如果不簽,可能中國的入世過程中就會出現很多的障礙。
公開資料顯示,入世談判的時候,以美國為代表的一些西方國家對中國要價太高,“一致要求中國接受特別保障措施條款”,談判十分艱難。經過多次談判,我國政府最終在1999年與美國達成了包含特別保障措施條款的關于中國“入世”的雙邊協議,即后來的《議定書》。
蒲凌塵了解中國入世時的艱難,所以更能將這樣的抉擇理解為“中國政府出于國家總體戰略和利益的考慮”。
他進一步指出,因為WTO各成員國利益的交織,而中國又是一個龐大的國家,所以在入世過程中肯定有其他一些WTO成員國會對中國要價,比如市場準入、市場開放等方面,而這就要求政府必須有所取舍,兩利取其重,兩害取其輕。
雖然中國接受了特保協議,但慶幸的是特保這個“這么容易立案,立案的標準很低且對中國企業完全能夠造成殺傷力的貿易救濟措施”在中國入世十年當中并沒有被泛濫地使用起來。
“我也曾經因為協助商務部介入過特保的談判,和外國人進行博弈,非常辛苦,經常夜里不睡覺來研究和討論方案”,蒲凌塵坦承,其實很多案子都被商務部壓住了,“有的已經立案了,甚至有的調查都已經形成結果了,都被商務部摁住了”。由于牽涉的利益面太多,關系復雜,所以需要耗費極大的精力。“從這一點上看,商務部的官員們在這個問題上是可以重重地寫一筆的。”他強調。
蒲凌塵并不贊成對于特保案,媒體一邊倒地關注是否公平。
入世十年給中國帶來的不僅僅是“確保經貿發展能在一個有規則的有法律框架的條件下實施”,更重要的是,在加快融入世界經濟體系的步伐的同時使得中國在世界上的話語權有地方可表達。蒲凌塵對此十分看重,“如果你在世貿之外,即使你有意見,能給誰說,你怎么影響游戲規則的制定,你的話語權通過什么表達”,因此入世代表著表達話語權的平臺和機會。
亟待升級
雖然從事對外貿易救濟方面的訴訟工作已經20多年,蒲凌塵律師始終認為“總體上來說,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經貿發展因為特保、反傾銷、反補貼等國際貿易摩擦被遏制住了”。然而,另一方面他也不得不承認,每一次的糾紛都會對局部性的企業或者產業有一些或正面或負面的影響。
青島黃海橡膠(33100,-150.00,-0.45%)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黃海)是其中一員。黃海在同行業中屬于中小企業,雖然每年輪胎的總產量不大,但是出口比重占到了公司產銷量的6成左右,而且大多訂單都是小胎(美國特保范圍的輪胎)。
該企業一位負責人向新金融記者介紹,2009年特保之前,在6成出口量中,出口到美國的輪胎占到5-6成,其余的出口到歐洲和部分中東地區。且由于輪胎賣到美國的價格比其他國家高,所以當時黃海一直是優先確保美國的訂單供應量。
特保生效之后,“我們的在美國的訂單確實減少了,基本占到出口輪胎中的4成以下。”該人士說。
當時,黃海采取了兩種措施進行應對。首先,與美國當地的經銷商來談價格的上漲,這樣可以轉嫁一部分經濟負擔給經銷商。其次就是加大原有其他國家的出口量并開發新的市場,其中印度市場就是特保之后黃海新開發的。
特保使得很多輪胎企業將目光都轉向美國以外的市場。兩年前進入美國市場,被特保,于是轉戰別的市場,也可能被其他國家采取特保措施。
對此,蒲凌塵律師表示應該理智地看待。首先,他承認中美特保案很可能起到一個負面的影響,某些國家有可能會借助這個案子對中國的產品也采取特保措施。
但他同時強調,特保措施有其形成的歷史條件限制和自身的局限性,“今天美國沒有被認定為違反WTO義務,并不代表其他國家就一定不違反。美國ITC調查涉及的數據以及其在詞義上的解讀,并不說明這些都可以被其他國家照搬去”,他說,由于“一個案子在特殊的市場條件下對于某一個特定的輪胎產品所做出來的裁定并不代表其他國家可以任意使用特保,在使用特保的前提條件下,他必須要考慮到法律程序的透明度和調查過程中所依據的事實證據,加之大家都知道中國是在什么樣的特殊情況下承諾被實施特保協議的,其他國家在想要實施的時候也會謹慎考慮的。”
目前,特保的期限還有一年就到期了,對中國企業而言大限一過便萬事大吉了。
公開數據顯示,特保之前自中國進口的輪胎在美國消費市場中占17%的份額,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場,基本都是替換用輪胎,價廉物美。而美國本土輪胎制造商則進行了產品升級戰略,放棄了利潤較少的低端輪胎市場。
來自商務部的數據顯示,2010年,美國從中國進口的輪胎數量比2009年下降了23.6%,2011年上半年進口量繼續同比下降6%。與此同時,美國2010年從全球進口的輪胎數量比2009年增長了20.2%,2011年上半年進口量繼續同比攀升9%。這充分說明,除了中國,美國在中低端市場還能找到其他國家的產品。
中國輪胎企業不得不面對的一個現實是,目前中國大部分輪胎還屬于低利潤的中低端產品。這樣的產品注定只能以低價和量多來取勝,從而導致利潤低下。蒲凌塵認為中國輪胎企業應該提高產品的質量,爭取做高端的產品,“要以質量、品牌、技術含量和銷售環節取勝,把產業鏈往前提一下,不要老停留在生產階段”。
在低端市場,中國企業不做自然有其他國家企業做,即使特保過了期限,還會有反傾銷反補貼;在高端市場情況則不同,產品越高端,技術含量越高,競爭對手就越少,“極端一點兒,如果你的產品做到不可替代,別人想趕也趕不走,所以說只有讓自己的產品和企業強大了,別人怎么打都不怕。”蒲律師說。
上述黃海人士也感同身受,他認為國內的企業必須在品質上下工夫,進行產品升級。“我們現在落后了,所以以美國為代表的國家有話語權,而我們低價的產品就能夠被輕易地沖擊”。
特保使得很多輪胎企業將目光都轉向美國以外的市場。兩年前進入美國市場,被特保,于是轉戰別的市場,也可能被其他國家采取特保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