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患:輪胎企業腹背受敵
輪胎特保案:中國企業傷不起
9月5日,由美國發起的持續兩年的“輪胎特保案”終于落聽。結果并沒有驚喜,在反傾銷制裁大棒之下,中國輪胎企業再次成為了最受傷的群體。
數據顯示,2010年,美國從中國進口的輪胎比2009年下降了23.6%,2011年上半年又進一步下降6%。中國輪胎行業已成為國際貿易中遭受反傾銷頻率最高、次數最多的行業之一。
商務部對輪胎特保案結果非常遺憾,美國對華采取的“特保案”實際上是為了轉嫁國內的政治壓力所采取的貿易保護主義的措施,這個做法導致了扭曲貿易的后果,是損人不利己的后果。它不僅損害了中方的正當貿易利益,也沒有得到美國國內產業的支持,并且數據說明,這個做法實施以后并沒有減少美國的輪胎進口量,只是減少了從中國的進口。我們有必要敦促美方盡快終止“特保”措施,保證中國企業公平競爭的環境。
裁決恐引發后續影響
有關特保案的是是非非都隨著9月5日WTO的裁定而暫告一段落。但目前引起業內擔心的是該裁定有可能在國際上對中國輪胎出口市場引發的后續影響。
從美國來看,這次裁定可能會引發漣漪影響。從當前的世界經濟形勢和美國的政治格局看,輪胎特保案在到期后可能依然不會放松,很有可能會延期。也有業內人士擔心中國上訴美國輪胎特保案被駁回后,會輻射影響其他國家跟風針對我國輪胎產品采取貿易保護措施。
今年初歐盟官方針對輪胎環保指標的一系列動作預示著,中國輪胎對歐強勁出口已引起歐盟極大的關注。在WTO這次裁定后,歐盟針對中國輪胎的環保風暴是否會演變成另一個‘輪胎特保案’亟待引起中國輪胎企業的重視。
中國企業探索應對之策
面對繼續實行的中美特保案及其可能產生的輻射影響,國內輪胎企業正在通過各種方式應對。
國內雙星、三角、玲瓏等企業因為在中東、非洲、歐盟等地開拓出了新市場,出口量穩中有升。美國輪胎特保實施的兩年間,正是由于不少中國輪胎企業成功開拓了新興市場,中國輪胎出口總量仍保持了適度增長。與此同時,積極調整出口產品結構也成為輪胎企業的應對良策。
此外,走出去在海外設廠也是一些企業的選擇。
走出去對中國輪胎企業應對國外針對我國層出不窮的貿易保護措施大有好處,一方面利用當地資源產出的輪胎可以在加工地銷售或直接通過加工地出口,這能適當降低從中國口岸出去的輪胎量;另一方面也能曲線發展,規避一些針對中國的貿易壁壘。
我國輪胎出口歐盟面臨高門檻
根據明年11月1日正式生效的歐盟一般機動車輛安全法規和輪胎標簽指令,滾動阻力等性能指標不滿足歐盟最低標準的輪胎,將不得在歐盟境內銷售。目前,國內大型企業有些指標可達歐盟較低標準,但整體上子午胎質量距歐盟標簽指令要求尚有差距。全國子午胎生產企業,特別是出口歐盟的子午胎生產企業,應抓緊對其生產工藝、原材料采購、質量檢測指標進行全方位的調整和加強,以適應歐盟輪胎標簽法。
目前,我國輪胎40%以上出口,歐盟已超過美國成為我國汽車輪胎企業第一大出口市場。歐盟輪胎標簽指令實施日益臨近,各出口企業應對此加以重視,從輪胎配方、設計、質量管理等多方入手,提高產品質量。目前中橡協正在籌備成立中國輪胎標簽法工作組,全力推進中國輪胎標簽相關規定的制定工作。同時,協會還在加緊制定《子午胎工藝技術規范》,督促企業加強并規范技術管理。輪胎企業應盡快進行信息化改造,以大幅度減少人為因素造成的問題。
內憂:輪胎業深陷信任危機
9月19日報道繼錦湖輪胎“返煉膠”事件后,韓泰輪胎近日又遭國家質檢總局特別“點名”,稱部分批次韓泰輪胎由于設計或制造工藝問題,存在質量安全隱患。輪胎行業深陷“信任危機”。
這一系列事件背后最大的癥結是中國輪胎行業標準“缺失”,恰恰因為這種缺失,在導致一系列不合格產品流向市場的同時,也使很多新的產品面臨無標可循、無法進行3C認證從而常常遭遇罰款的尷尬境地。
輪胎標準醞釀修訂
一系列針對輪胎的行業標準已經提上了議事日程,尤其是一個專門針對子午線輪胎的工藝標準正在醞釀當中,在錦湖事件中爭議的焦點——返煉膠的摻用標準將會更加嚴格。
目前《汽車產品召回監督管理條例》已經在研討修改,召回管理范圍計劃延伸至輪胎等重要零部件,同時,將會同有關部門建立汽車安全信息共享機制。
與此同時,對近期輪胎企業的一系列事件,整個行業非常重視,同時,考慮到國際標準不斷提升,近期正在積極研究一個符合當前行業實際情況、專門針對子午線輪胎的工藝標準,將涉及子午線輪胎制造的各個環節以及檢測方式等。其中,返煉膠的摻用標準將會更加嚴格,具體的摻用比例目前正在組織相關專家進行研究,個別部位的摻用比例或進一步降低。
輪胎企業節前備庫忙
天膠期價連續下跌,現貨價格也有所松動,同時臨近十一長假,輪胎企業近期采購也是在為節后生產提前備貨打算。
節前原料采購助膠價反彈
顯然,輪胎企業的補庫行為也對天膠期現貨價格形成支撐。
國慶長假之前補庫存是輪胎企業的習慣動作。”一般進入四季度后,國內汽車產銷將迎來旺季,輪胎生產企業對天膠原材料需求量也會擴大,提前備貨也理所當然。
8月份以來,無論從內銷還是出口看,國內輪胎行業形勢明顯好于之前的6、7月份。下游原料需求旺盛也對天膠價格形成支撐,而這也是近期現貨價格相對堅挺的原因。
輪胎企業謹慎應對
對輪胎業來說,國慶長假似乎成為“一道坎”。一方面,進入四季度后的銷售旺季令人期待,但另一方面,天膠價格波瀾起伏又令其難以釋懷。
下游企業的態度趨于謹慎主要是對宏觀經濟不確定性的擔憂。眼下歐債危機及救市政策的新動向,美聯儲議息會議決議的仍處于未知數,下游企業補庫存也會非常謹慎。此外,眼下銀行信貸比較困難,下游企業資金狀況仍比較緊張,這也制約了輪胎企業補庫時的規模。
盡管目前行情走勢不明朗,但是輪胎企業應考慮逢低買入。9—10月份是供應淡季、消費旺季,歷年價格偏強,建議下游生產企業逢低買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