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初以來氨綸行情走勢,不得不感嘆真的是讓人很“受傷”。無論是上游原料成本、PTMEG、MDI、BDO市場,還是與其相關的滌綸的動態或是下游紗線市場的需求情況,都緊緊地牽動著氨綸的神經。
如下圖所示把氨綸市場行情變動大致分為了四個階段。具體情況如下:
第一階段:“一路下探”
2011上半年,由上圖可以明顯看出,氨綸市場價格一直呈階梯式下滑。今年整個上半年,氨綸原料價格幾乎都在高位運行,除純MDI受制于大規模應用領域不斷萎縮的需求壓制,售價于5月出現小幅下探跡象外,主原料PTMEG及合成成本均因BDO售價的持續高位、市場需求放大后消耗量增加等因素,在較高價格水平運行。由于上下游雙向擠壓,短短半年時間,氨綸已由原本樂觀贏利的狀態進入貼近成本甚至虧損的低迷狀態,企業生產積極性也明顯降低。
產能方面,2011年上半年整個氨綸行業產能略有上調,但總量相對偏小,且多屬于去年新建項目中的尾期工程。具體來看,泰光化纖(常熟)有限公司5000噸裝置投料,杭州藍孔雀化纖年產4500噸氨綸裝置春節后開車,英威達集團和佛塑合資的二期12500噸氨綸裝置完工。另外一些新建項目,例如浙江邦聯氨綸有限公司新建10000噸/年項目,浙江華海集團5000技術改造項目等,則由于上年氨綸銷售不暢等原因,陸續推遲投料時間。
出口方面,雖然上半年氨綸出口總量同比相差不大,但分國別的數據卻出現明顯差異。其中韓國尤為明顯,主要原因是國內氨綸市場上半年走勢疲軟,倒逼部分韓資企業通過韓國返銷國際市場;越南、土耳其由于個別外企在當地建廠而極大地滿足了自身需求,致外購量大幅萎縮;巴西則由于歐美等地服裝類訂單轉向東南亞等廉價產地,應用量明顯回落。
此外2011年上半年,氨綸產業開工負荷呈現低位攀升而后逐步下探的走勢。具體來看,年初由于臨近春節,部分企業迎來習慣性檢修,加上韓國曉星公司廣東工廠意外失火停車等影響,企業負荷明顯處于低位,隨后不少企業的陸續復產將負荷拉高;進入4月份,因產銷進一步弱勢,庫存總量不斷走高,企業維穩壓力加大,開始主動減停產。4月末行業內召開了協調性會議,期間達成減產計劃,加上不少織造廠、中間商庫存早已見底,帶動了少量需求。但是,隨之而來的大宗紡織原料價格迅速下跌,使得氨綸生產商減停產計劃后延,尤其是少數廠商在高庫存下迫于資金、客商要求等壓力,降價操作。近期的國際原油的價格下調,化工原料類產品價格均有下降,氨綸上游原材料PTMG價格也是一路走弱,氨綸生產商壓力有所減輕,但市場交易量不夠活躍,下游廠家購買意愿不夠,觀望心態較多,市場交易疲軟,供應商庫存壓力較大。另外受人民幣升值、出口下行影響,需求低迷,進入夏季以后,下游企業由于用電荒影響企業開工率,氨綸需求亦受到較大影響。
總之年初開始氨綸市場低價被一次次的刷新,跌勢持續了近四個多月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