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新能源的間歇性,消納問題一直比較突出,因此也產生了棄風現象。
2012年8月,電監會發布《重點區域風電消納監管報告》指出,受電網規劃協調、建設不同等因素影響,2011年風電發展主產地東北、華北、西北地區棄風電量達123億千瓦時,棄風率約16%,對應電費損失約66億元。
施鵬飛在大會上表示,全國棄風率平均約16%,其中內蒙古東部和吉林地區超過20%。
湖南湘電風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龍辛對記者表示,棄風導致了風場投資建設放緩,主要原因是由于五大電力央企下的風場投資商認為利潤不高,緩建一些已經核準的項目。
上述德國風電設備供應商對記者表示,去年行業經歷了一次洗牌。由于風場建設放慢,原本已經生產出的風機不能安裝,風機的貨款就不能及時到位,下游的設備供應商也就不能從整機商手中按時拿到貨款,所以資金鏈斷裂,企業無法生存。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委會主任賀德馨表示,“十二五”期間,隨著行業政策的逐步完善以及并網瓶頸的破解,我國風電產業將面臨結構調整的重要機遇。
施鵬飛稱,今后國內風機市場將朝著能適應更低風速、更復雜地形的風機發展,另外風場將朝著管理更加精細,一個風場使用多種風機機型的方向發展。
劉琦在大會表示,加快風電發展必須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和束縛。他表示,國家能源局將加強電力系統建設,建立更大區域的電力市場,并完善政策法規體系,再次是優化風電開發布局,增強中國風電企業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