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大眾集團管理董事會主席兼CEO文德恩在巴西圣保羅汽車展會上表示,大眾汽車已經實施收緊歐洲汽車產量的計劃,以避免庫存過多的情況;為了提高本土工廠的使用率,大眾計劃于明年向中國市場出口約20萬輛汽車,包括奧迪及斯柯達品牌。
“歐債危機導致歐洲汽車市場不理想,無疑會推動外國車企將更多的資源投向中國,來彌補落差。”北京北辰亞運村汽車交易市場副總經理顏景輝表示。
國家信息中心資源開發部主任徐長明認為,在車市低迷的情況下,歐洲庫存車的大量涌入,不僅會沖擊國產車的銷售和國內企業的利益,還將進一步影響國內汽車市場的定價秩序,從年初延續至今的豪華車市場的價格戰就可見一斑。
據悉,今年大眾進口汽車在華的銷量目標為10萬輛,與2010年5.3萬輛的銷量相比增加了近一倍,而經銷商也備嘗“壓庫”之苦。
“今年的銷售情況已經很糟糕,如果明年銷量目標再翻倍,根本不可能完成。”上海的一家進口大眾4S店的銷售部負責人告訴記者,為達成今年10萬輛的目標銷量,進口大眾自去年下半年就開始大規模擴張銷售網點,并向經銷商“壓庫”。
來自中國進口汽車貿易中心的統計顯示,今年進口車價格持續下跌。如果明年繼續加大進口,無疑會進一步增加終端銷售壓力,甚至可能再次引發價格戰。
歐洲汽車工業協會(ACEA)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9月份歐洲汽車銷量為113萬輛,同比下降11%,1~9月銷量下降7.2%,預計全年下滑幅度可達10%,創19年之最。
受累于歐洲市場的持續疲軟,各大汽車集團紛紛調整計劃。標致雪鐵龍集團、福特連續兩次宣布將于2013年、2014年分別關閉兩家英國工廠和比利時亨克市工廠。此外,歐寶、菲亞特、日產、戴姆勒等汽車公司也宣布歐洲減產計劃。
分析人士認為,隨著消費者收緊預算、失業率居高不下以及政府實施緊縮措施,預計歐洲車市仍將保持一段時間的低迷。為應對市場寒潮,更多企業將希望抓住中國這樣的新興市場作為救命稻草。
雖然總體增長勢頭有所放緩,但中國對于國外車企來說無疑仍是一塊值得搶食的大蛋糕,進口車型以及豪華車市場更是如此。
但是,各大汽車廠商對中國市場過于倚重,大量歐洲庫存車涌入,不僅會加劇豪華車市場的整體過剩,還將進一步擾亂終端價格,引發價格戰爭。今年初以來的豪華車價格大戰便是典型的例子。進口車從加價銷售“瞬間”變成降價銷售,進而演變成虧本銷售,動輒10萬元的“讓利”普遍存在;標價上百萬元的豪車更是一下子打出了數十萬元的“讓利”。
上海一家寶馬4S店的總經理告訴記者,從事豪華車經營近10年來,如此大規模的價格戰還是第一次,即便是2008年金融危機時也未有如此慘烈的情況。
經銷商虧本求量,部分經銷商虧損一度達上千萬元,但豪華車庫存情況卻依然不容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