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對98%到崗率持保留態度,記者走訪了龍峰紡織科技的四個車間。除了部分維修機臺,該公司新舊車間的數百臺機臺已全部正常運轉,員工們有條不紊地在車間內操作。據該公司副總經理吳秀建介紹,目前生產的所有訂單都是國內品牌客戶訂單,春節休假使得該公司不得不處于趕單的緊張生產狀態。
然而,并非每一家企業都如龍峰紡織科技一般火熱。在本土另一家與龍峰紡織科技規模相當的紡織企業,記者了解到,該公司今年開工時間、工人到崗率與去年相當,但是愁的是數百臺機臺只開了一半左右。究其原因,是因為去年市場銷售不太樂觀,在庫存過多以及新訂單不足的雙重壓力下,不少機臺和員工只能處于休息狀態。
據上述企業人士透露,其所在地區周邊同行也面臨著同樣的困境。“開不起機臺的企業傷不起啊”一度成為近期紡織行業流行的自嘲語言。“開工容易,開臺難。不少企業今年已經推遲了開工時間,但即使是推遲,多數企業的開臺率也僅為50%左右。”在記者走訪的過程中,這是晉江、石獅等地絕大部分紡織企業的心聲,其中不乏印染、化纖等各細分行業的規模企業。
“對化纖企業而言,結合去年整年的市場情況,我們預計這種‘開工淡季’要持續到一季度末,到4月份看看會否好轉,就我了解,多數同行都是如此。”晉江龍湖一家化纖企業從業人士認為。
產業用紡織品成亮點
在化纖類產品遭遇銷售低迷之后,晉江南方織造有限公司迅速調整了產品結構,加大了產業用紡織品類別的生產。新產品類別的出口為該公司去年銷售額保持上升貢獻頗多。
“主要是出口市場訂單。早幾年,我們公司就接國外產業用紡織品的訂單,近兩年來,這部分單量有所提高,這類產品成為我們的主打產品之一。今年公司初五開工,狀況良好,就是因為去年底接到國外產業用紡織品訂單。目前,訂單生產已經排到了4月份。”該公司生產部部長王孝卓表示。
龍湖另一家產業用紡織品龍頭企業海東青新材料也迎來了良好的開年局面。據了解,該公司從事差別化纖維和工程結構性非織造材料的研發和生產。這兩年來發展良好,僅外貿領域銷售額就已達數千萬美元。如今,該公司產品類別已從鞋材拓展到過濾材料、家紡、裝飾建筑、汽車內飾、箱包等多個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