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全國人大代表、民盟廣東省委副主委、省教育廳巡視員羅遠芳建議,科技部、財政部要確立高校在基礎研究中的主力地位,進一步重視和加大對高校基礎研究經費的投入和傾斜,這可以花小錢辦大事,從源頭上解決產業轉型升級中帶來的問題。
高性能輪胎降pm2.5
羅遠芳說,基礎研究是國家發展的基礎競爭力,是科技創新與經濟發展的不竭動力和源泉。實踐證明,高校開展基礎研究具有天然的優勢,花小錢辦大事,產出效益很大。
以輪胎工業為例,目前我國輪胎的產銷量位居世界第一,但長期以來對輪胎工業的基礎和前沿研究不夠,國內輪胎企業生產的基本都是中低檔輪胎。由于性能差,不僅油耗高,而且尾氣排放和在高速行駛中磨損的粉末進入空氣中,就成了pm2.5,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
羅遠芳介紹,美國目前已經研制出一種高性能“綠色”輪胎,兼具節能、環保、安全、耐用等特性。她算了一筆賬:我國石油消耗量居世界第二,高性能輪胎的節油率可達5%,如果在全國推廣,每年節油可達400萬噸,同時還可以降低汽車尾氣污染,有利于降低pm2.5指數。
在運用新材料制備高性能輪胎方面,羅遠芳團隊已經研究了16年。去年,她領銜的《高性能輪胎用橡膠基納米復合材料的制備、結構與性能》項目,經過激烈競爭,獲得2011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廣東聯合基金200萬元的資助。
論文評價重實際貢獻
除了輪胎工業,水泥工業等諸多產業也存在這個問題。羅遠芳說,近幾年,我國大力推進產業轉型升級,許多產業發展速度很快,但往往重眼前產出,忽視了未雨綢繆。“就像pm2.5問題,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在全國建立監測網很重要,這花費會有多大?其實最重要的是從源頭上防治。”
羅遠芳表示,從重視程度和整體實力來看,我國高校的基礎研究與國外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現在:基礎研究經費投入與國外差距較大,經費來源渠道比較單一,我國高校的基礎研究的水平和國際影響力偏低,基礎研究成果的評價機制不健全。
為此,羅遠芳建議,國家科技體制進行頂層設計時,有必要進一步把高校在我國基礎研究中的主體地位確立下來,并加大對高校基礎研究的投入力度,如專門為高校設立基礎研究經費,以便有潛力的研究取得更好更大的成果。同時,統一協調管理,保證對高校基礎研究經費的長期穩定投入。此外,建議出臺相應政策,進一步鼓勵和引導企業等對高校基礎研究進行投入。
“搞基礎研究需能坐‘冷板凳’,對于高水平科學家,要‘免考’!”羅遠芳呼吁,要進一步規范對基礎研究成果的評價。她認為,成果評價要結合原創性成果的長期累積性和不確定性,由注重激勵數量增長轉為引導質量提升,關注間接的、長遠的、隱性的價值體現。如對學術論文的評價,逐步改變“以刊定文”、“唯SCI”等評價方式,注重體現成果的影響力和實際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