頁巖氣今年首次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報告明確提出,要“加快頁巖氣勘查、開發攻關,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比重”。3月16日,由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土資源部、財政部、國家能源局等部門聯合編制的《頁巖氣發展規劃(2011—2015年)》公布……
近來,我國不斷提升對頁巖氣資源的關注度,頁巖氣的勘探、開發、開采已經蓄勢待發,有望在未來能源結構中扮演更為重要的角色。
資源潛力巨大蘊藏商機
若開發順利,將大大增加天然氣自給能力,降低對進口依賴
近年來,美國在頁巖氣勘探開發上實現了質的飛躍,大大提高了本國能源自給率,降低了能源的對外依賴。2011年,美國頁巖氣產量達到1800億立方米,占天然氣總產量的34%,高于我國去年天然氣總產量。
“這大大增加了其他國家對頁巖氣勘探開發利用的信心,頁巖氣生產過程中無需排水,生產周期長,一般30年至50年,勘探開發成功率高,具有較高的工業經濟價值。”國土資源部油氣資源戰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張大偉表示。
今年3月1日,國土資源部發布的首次系統調查評價頁巖氣資源的報告顯示,我國陸域頁巖氣地質資源潛力為134.42萬億立方米,可采資源潛力為25.08萬億立方米(不含青藏地區)。
“這個數字與美國大體相當。”國土資源部地質勘查司副司長于海峰說,美國頁巖氣可采資源潛力為24萬億立方米,我國的資源潛力與美國相近。
這個數字也與我國常規天然氣資源潛力大致相當。我國常規天然氣地質資源潛力為52萬億立方米,可采資源潛力為32萬億立方米。因常規天然氣可采率比頁巖氣高出不少,折算下來兩者資源潛力實際上差不多。
“十二五”規劃綱要明確要求,推進頁巖氣等非常規能源開發利用。據透露,在此期間,我國頁巖氣發展戰略主要定位于勘探開發,“十三五”期間有望實現規模開采。
張大偉說,如果能大力開發利用,2020年我國頁巖氣產量有望達到1000億立方米。四川、重慶、貴州、湖北、湖南、陜西、新疆等省區市將是頁巖氣儲量產量增長的主要地方。他算了這樣一筆賬,2020年,如果我國天然氣消費達到3000億立方米,常規天然氣達到2000億立方米,則屆時1000億立方米的頁巖氣產量將大大增加我國天然氣自給能力,降低對進口天然氣和液化天然氣的依賴,改變我國油氣資源開發及對外依存度過高格局。
礦業權市場化改革加快
作為獨立礦種,頁巖氣將引入多種投資主體,形成良性競爭局面
2010年以來,我國頁巖氣勘探相繼取得突破,在我國南方海相頁巖地層、鄂爾多斯盆地和四川盆地中生界陸相頁巖地層取得進展,截至2011年6月已完鉆的16口頁巖氣勘探井中,有10口獲得日產2000立方米以上的頁巖氣產量。
現在,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3大石油企業紛紛開展頁巖氣的勘探開發。中國石化在黔東南、渝東南、鄂西、川東北、泌陽、江漢、皖南等地完鉆10余口探井,其中6口井獲得工業氣流,完鉆并壓裂水平井1口。中石油在川南、滇黔北地區優選了威遠、長寧、昭通和富順—永川4個區塊,完鉆10余口探井,其中7口井獲得工業氣流,完鉆并壓裂水平井1口,在鉆、完鉆水平井多口。2011年12月,中海油在安徽蕪湖下揚子西部區塊頁巖氣勘探項目開始地震作業。該項目是中海油在陸上獲得的首個石油天然氣(頁巖氣)勘探項目,面積逾4800平方公里。
令人欣喜的是,頁巖氣作為獨立礦種可以引入多種投資主體,實行與當前油氣行業產業高度集中不同的體制。于海峰說,這為社會資金進入頁巖氣勘探開發領域提供了機會,有利于形成良性競爭局面,從而加快我國頁巖氣勘探開發進程。
據了解,目前我國已經確定頁巖氣探礦權出讓將采用競爭方式。去年,國土資源部已完成第一輪頁巖氣探礦權招標出讓,引入多種投資主體,通過競爭取得探礦權,對于未完成合同承諾勘探投入的,將要求探礦權人部分或全部退出區塊。
2011年12月底,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聯合下發《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2011年修訂)》,頁巖氣的勘探和開發(限于合資、合作)被列入鼓勵類。
張大偉表示,今年我國還將計劃開展1至2批頁巖氣探礦權招標出讓,招投標的區塊和面積將較去年大大增加,真正邁出油氣礦業權市場化改革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