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走好這條路
眾所周知,盛虹化纖和恒力化纖是兩家大型的化工企業,隨著規模的擴張,溫室氣體排放也在不斷增加,這不僅危害著我們的生存環境和健康安全,也不利于公司長期有效地可持續發展,更是與國家提倡的低碳環保相違背。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兩家企業都開始積極地參與到低碳生產的隊伍中來。
對于恒力化纖而言,發展低碳環保似乎是企業一直所遵循的路線。在創建時期的設計階段,企業就遵循高標準、高起點的原則,全部裝備采用國際最先進的裝置和自動化系統,采用低能耗、高效率的聚酯、紡絲生產設備和公用工程設備,并不斷加強節能減排工程的建設。從廢水深度處理中水回用,能量系統綜合優化,到紡絲工藝設備節能,再到廢棄資源綜合利用,恒力化纖在多個方面均開展了節能減排技術改造,實現了單位產品綜合能耗的大幅降低,恒力集團及恒力化纖已先后兩次獲得國家節能技改項目獎勵。同時,恒力化纖深化"兩化融合"技術的開發和應用,實現采購、生產、銷售以及其它各個環節的效率提升,進一步降低了單位產品的綜合碳排放。目前,恒力公司自主研發的一系列信息技術和軟件系統已在采購、銷售、質檢、儲運環節得到了全面應用,優化運營流程,降低碳排放。
未來,化纖行業的低碳轉型不能僅僅停留在概念階段,要落實到執行當中去,這就要求滲透到整個運營流程當中,不僅要求制造環節實現低碳轉型,配套環節和消費環節更要實現低碳轉型。“十二五”時期,恒力化纖將繼續在裝備上進行技術升級,引進更先進的技術裝備進行替換,是持續不斷的開發和應用新的節能減排技術實施技術改造,從各個方面提高能源、資源的利用效率,降低單位消耗和排放。另外,恒力化纖將在適當的時機,利用先進的兩化融合技術建設能源資源管理中心,通過信息化和標準化來提高能源資源的管控能力;深入研究綠色制造技術,實現綠色生態產品在化纖行業的開發和應用,并不斷向國內外先進企業學習,通過合作、交流等形式,提高企業自身的低碳發展水平。
而另外一家順利獲得Intertek-CCFA產品碳足跡證書及綠葉標簽的企業--盛虹化纖,似乎也在不斷努力著。盛虹化纖積極響應全球倡導的低碳環保呼聲,努力建設綠色發展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企業,邀請第三方認證機構對公司內審員及工程師以上領導進行碳足跡核算與管理培訓,增強全公司碳足跡意識,并與幾大原輔料供應商、消費商等一起配合認證機構的取證工作。另外,盛虹化纖實行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建立清潔生產機制,從宏觀上找到了減排的思路。管理者還從自身做起,給廠區內員工配自行車以減少私家車適用,公司規定了空調溫度(冬天不得高于26℃,夏天不得低于26℃),努力進行工藝改進,蒸汽管道采用保溫層加厚設計等,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碳排放,也加大了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在談到盛虹化纖將從哪些方面助推行業進行可持續發展時,企業負責人表示,盛虹化纖將加速淘汰能耗高、效率低、污染重的落后工藝、技術和設備,合理的使用能源,加強低碳技術研發和產業投入,大力發展低碳產業,形成低碳產業新的增長點。同時也建議政府給予相對的獎勵,來調動企業的積極性,加大力度進行低碳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