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產品開發現狀
當今,對位芳綸的發展特點是以技術先進性推進應用產品升級換代。杜邦公司開發了一系列的對位芳綸新品種,如超高強型Kevlar129,強度比Kevlar29提高20%,韌性更強;先進性纖維Kevlar K29AP牌號強度比標準的K29纖維強度要高出15%;超高模量型Kevlar149模量較Kevlar49提高25%,而回潮率僅為普通PPTA纖維的25%~50%。同時,還開發了高強高模量的芳綸絲束Kevlar49HS、用于橡膠工業的粘合活化芳綸絲Kevlar Ha、警用防彈衣織物Kevlar Protera的超細芳綸等。此外,杜邦公司還在不斷開拓新的應用領域,如開發輕質高強的凱夫拉纖維,提高防護性和功能性。
帝人公司開發了專用于膠管和輸送帶增強的芳綸絲束Twaron1014和Twaron1015,與標準型號Twaron1008相比,除了力學性能更適用于膠管和輸送帶的要求外,這兩種產品還經過活化處理,應用時只需要一步浸膠即可與橡膠基體粘合良好;Twaron2100是專為傳動帶開發的芳綸絲束,與標準型Twaron1008相比,它有相當低的模量,改善了耐彎曲和耐壓縮疲勞性能,動態性能出色;Twaron2300則專為動力膠管和高性能傳動帶開發,特點是同時具有高勾結強度和拉伸強度;防彈專用的Twaron1008CT超細芳綸,能顯著提高防彈性能;Technora T700纖維抗沖擊性能是碳纖維的3倍,模量是芳綸II的2倍,與樹脂的粘合力提高10%,可作為碳纖維復合材料的補強材料,改進其抗沖擊強度。帝人公司新開發的產品SulfronTM可使輪胎滾動阻力減少20%,意味著燃油消耗減少5%。
德國Acordis公司近期開發出高性能超細對位芳綸,它既不燃燒,也不熔融,還有很高的強度和極大的抗切割能力,主要可用于生產既耐高溫又抗切割的各種紡織服裝裝備。
俄羅斯在雜環芳綸方面也不斷開發出新產品,如Artee纖維,其強度高達35cN/dtex,模量200GPa,浸漬環氧樹脂后的纖維強度為5.39GPa。
二、世界對位芳綸生產廠家現狀
目前,世界對位芳綸的總生產能力約為7.50萬t/a,其中杜邦公司是最大的生產企業,生產能力占總生產能力的48.7%;其次是帝人公司,生產能力約占34.7%,其他國家和公司僅有少量生產。主要的生產廠家有美國杜邦公司(生產能力為2.45萬噸/年)、英國杜邦公司(生產能力為0.70萬噸/年)、日本杜邦-東麗公司(生產能力為0.50萬噸/年) 日本帝人公司(生產能力為2.60萬噸/年)、韓國科隆公司(生產能力為0.26萬噸/年)、韓國曉星公司(生產能力為0.10萬噸/年)、俄羅斯耐熱公司(生產能力為0.20萬噸/年)以及煙臺氨綸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能力為0.10萬噸/年) 等。
三、我國對位芳綸迎來規模化發展曙光
1 生產現狀
我國從20世紀70年代就開始芳綸技術的開發,但在關鍵工程化技術方面始終未獲得突破,國內對位芳綸的需求主要依賴進口,嚴重制約于人。對位芳綸供應的長期短缺,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我國相關領域的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近年來,隨著芳綸技術壁壘的不斷攻破,我國對位芳綸的產業化開始蓬勃發展。目前,國內有十多家企業正在進行對位芳綸產業化發展,包括中化晨光、煙臺氨綸、河南平煤神馬以及儀征化纖等。
晨光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在芳綸的研究和開發方面一直走在國產化的前列。在雜環芳綸方面,晨光院經過多年的研究開發,突破多項技術難關,已實現5t/ a芳綸III的穩定生產,纖維強度達到4. 5GPa以上,產品已通過國家驗收,并在某些型號武器上成功實現國產化替代。在芳綸II方面,晨光化工研究院已解決連續聚合與高速干濕法液晶紡絲的關鍵技術難題,并建成30噸/年中試生產線。在上述芳綸III和芳綸II的研究開發過程中,晨光院積累了豐富的研發和工程化實踐經驗,已申請了多項專利技術,具有獨立知識產權。2009年中期,晨光研究院有限公司在成都新津工業園內開始建設產能1000噸對位芳綸項目,預計裝置將于今年正式投產。
中國最大的特種纖維生產基地煙臺氨綸股份有限公司在對位芳綸的研究開發方面也取得了重大進展。2004年煙臺氨綸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啟動對位芳綸長絲及漿粕的中試技術開發研究,2007年建成百噸級中試生產線,突破了對位芳綸核心關鍵技術,形成了自主知識產權,并通過了山東省科技廳組織的專家技術鑒定。2008年,公司啟動了1000噸/年對位芳綸工程化項目。2011年5月1000噸/年對位芳綸項目生產出合格產品。
東華大學在2000年后開始對位芳綸纖維的研究工作,2006年與兩家民營企業組建了上海艾麥達纖維科技有限公司,并在常熟市貝斯特皮革有限公司建成年產100t規模的中試裝置。
2009年2月底,中國平煤神馬集團在原有年產能500噸裝置基礎上將對位芳綸年生產能力擴建到1000噸,裝置預計將于2012年投產。
2008年底中石化儀征化纖股份有限公司年產3000噸對位芳綸裝置在江蘇省儀征市開始建設,裝置總投資11億元,主體工程包括年產3000噸對位芳綸,3000噸對位芳綸長絲紡絲裝置以及3萬噸溶劑回收裝置。預計在2012年建成投產。
此外,廣東彩艷股份有限公司、河北硅谷化工公司、河南平煤神馬集團、常熟蘇州兆達特纖科技有限公司等也正在或計劃建設一定規模的對位芳綸生產裝置,預計到2015年我國對位芳綸的生產能力將達到1.5萬噸左右,成為世界上重要的對位芳綸生產國家,將在很大程度上滿足國內需求。
2 開發前景及建議
對位芳綸作為重要的新型材料,受到國家政策的支持,2010年10月,國務院出臺了《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明確提出要重點發展芳綸高性能纖維及其復合材料等新材料。未來10年,國內的汽車、通信、高速鐵路、航空和防護等領域將快速發展,對位芳綸的需求呈現旺盛的局面。與此同時,國外下游加工企業向國內進行產業轉移,也會刺激國內對位芳綸的需求增長。預計2015年我國對位芳綸的需求量將超過10000噸,2020年將超過20000噸。因此,對位芳綸在我國具有良好的市場前景,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國民經濟建設重大工程,國防軍工,材料工業結構升級調整等方面。未來幾年我國對位芳綸纖維的產能將會迎來一個快速提升的階段。此外,按照“十二五”規劃,在此期間,我國千噸級對位芳綸生產技術將實現突破并轉入快速成長期,從而帶動相關行業的迅速發展。
雖然我國目前也進行了對位芳綸的國產化研究和開發,并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由于生產對位芳綸的工程化關鍵技術、主要原料生產技術、關鍵設備的加工制造技術等問題還沒有得到很好解決,我國對位芳綸的國產化進程還是比較緩慢,還不具備規模化競爭能力。為此,國家應加大宏觀調控力度,集中優勢力量加快對位芳綸的產業化發展步伐。同時,為了盡快突破關鍵技術,實現專用設備和助劑的國產化,國家有必要繼續加大對重點科技攻關項目的資金扶持力度,并通過產學研用聯盟等方式,促進科技成果迅速轉化為生產力,進而培育較為完整的上中下游產業鏈,從而實現對位芳綸真正的國產化。但是也應該注意到,對位芳綸產品相對于其它常規的化纖產品來講,具有高技術含量,高資金門檻和高市場風險的特點,其下游市場開發和應用僅限于對材料性能要求較高的少數領域,因此,國家有關部門應該統籌規劃,而不應該盲目發展,以避免造成自相殘殺的局面,影響我國對位芳綸及其相關行業的穩步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