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漏偏逢連陰雨,輸美輪胎“特保案”陰霾未散,輪胎魯企又得接新招。記者昨天從山東省橡膠行業協會獲悉,墨西哥部分企業近日提交申請,要求對我省出口墨西哥輪胎相關企業進行反傾銷調查。據悉,山東輪胎制品出口墨西哥的數額大約占比5%,一旦墨西哥方面立案,我省將有30多家企業受累。
4.2億美元市場“生變”
“消息是從墨西哥國內傳過來的,申請肯定是已經遞上去了,但是墨西哥經濟部會不會立案,現在還不好說……”省橡膠行業協會會長張洪民昨天接受山東商報記者采訪時介紹,此次墨西哥部分企業申請對山東輸入輪胎制品開展反傾銷調查,實際上已經醞釀了很久,只不過近日正式提交了申請。
張洪民表示,按照墨西哥當地的相關規定,其國家經濟部最快會在收到申請書后25天內明確立案調查。
根據張洪民提供的數據,去年我省輪胎制品共實現出口78.39億美元,其中對墨西哥出口4.2億余美元,占比5%多一點,相比墨西哥本身的市場規模,這個份額也不算小。具體到企業,全省約有30多家橡膠輪胎制品企業與墨西哥方面有業務往來。
三角輪胎規劃處處長岳中橋昨天接受山東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公司對墨西哥出口輪胎“多是從對美國出口覆蓋過去的”,雖然份額沒法和美國比,但相對穩定,一旦反傾銷調查立案,不能說對企業完全沒影響。
張洪民同時建議有關輪胎企業積極準備,提前做好應訴準備。
省橡膠行業協會方面預計,墨西哥此次對我省輪胎出口企業發起輪胎反傾銷調查的可能性會很大。但是張洪民同時表示,“協會已通過省內企業在墨西哥的代理商和經銷商進行游說,爭取別讓墨西哥經濟部立案,一旦立案我們企業就被動了”。
后“特保案”時代困局
距離輸美輪胎“特保案”特別關稅停征只有半年時間,墨西哥相關企業的一紙申請,似乎給山東企業更多的是心理壓力。
2009年9月份起,美國對中國輸美乘用車與輕型卡車輪胎征收“懲罰性關稅”,具體征收辦法是連續三年,第一年征收35%,第二年征收30%,第三年征收25%,而此前關稅水平一般不超5%。
受此影響,山東相關企業被迫在美收縮。張洪民此前提供的數據顯示,2010年山東對美輪胎出口下降了25%。“特保案之前我們出口美國市場的產品每年在200多萬條,特保案之后我們想盡各種辦法,包括在美國增加投資,現在仍然達不到特保案之前的水平。”岳中橋表示。
實際上,對山東輪胎業構成威脅的,并不僅限于美國和墨西哥,歐盟等地區嚴格的法律法規和技術壁壘也正帶來越來越大的壓力。歐盟《輪胎標簽法規》將于2012年11月起施行,在歐盟銷售的轎車胎、輕卡胎、卡車胎及公共汽車輪胎必須加貼標簽,標示出輪胎的燃油效率、滾動噪聲和濕抓著力的等級,若想達到這些標準、逾越這些壁壘,企業勢必提高生產成本和檢測成本,出口難度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