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氣定價機制逐步改革
或借鑒兩廣推廣模式
一直以來,國產天然氣并沒有統一定價機制,主要是采用'成本加成'定價方法:天然氣價格分為出廠價、管輸費、城市門站價和終端用戶價等四個環節,定價以行政為主、市場為輔,由政府部門根據生產與供應成本再加合理利潤確定。
生意社能源分析師周翠平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這種定價機制是穩定的定價方式,它無法有效反映市場需求變化,無法反映其他可替代能源的替代效應對天然氣價格的影響,因此不利于體現不同氣源不同的價格競爭力,通常會引發'一氣一價'、'一地多價'、'進口倒掛'等問題。
與此同時,天然氣市場化改革的呼聲也越來越強烈。2011年12月26日,廣東和廣西開始開展天然氣價格形成機制的改革試點。
業內一致認為,這是天然氣定價機制改革的信號。按照試點方案,兩廣的天然氣定價將以上海的燃料油和LPG(液化石油氣)的價格作為參考,再加上管道運輸和其他管理費用等來綜合制定。價改后的廣東天然氣門站銷售價格為2.74元/立方米,廣西的門站銷售價格為2.57元/立方米。而國內其他地區天然氣門站價格仍維持在1.8元/立方米到2.3元/立方米中間。
改革效果到底如何?中投顧問能源行業研究員宛學智向記者表示,兩廣的天然氣改革迄今為止不足半年,效果尚不顯著。
但是,從整體上來看,兩廣的天然氣改革在由成本加成的政府定價向市場凈回值法定價的過程中,基本上確保了價格的穩定,未對天然氣供應產生較大沖擊。同時,改革過程中天然氣上下游主體的利益分配更加均衡,各方主體的利益得到了尊重。
對于天然氣改革,業界還是很看好的。3月29日,在中石油香港舉辦的2011年業績發布會上,中石油總裁周吉平表示,國家發改委今年會加大天然氣價格改革機制的調整力度,將在廣東、廣西兩省試點基礎上,進一步推廣到全國范圍。中石油正積極配合國家發改委,研究和推動此項工作下一步的推廣。
有多位業內人士也向記者透露,天然氣十二五規劃發布的同時,有望推出天然氣定價機制改革。但是,天然氣價格市場化會導致天然氣價格上漲,考慮到市場的承受能力,需要一個逐步推出的過程。
此外,中投顧問研究員宛學智還指出,兩廣地區的天然氣主要依賴進口,對國際價格的變動更加敏感。而不少省份的氣源主要來自西氣東輸,二者的價格以及運輸距離存在很大的差別,這些差別是天然氣改革中必須注意的方面,不能照搬照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