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航、海航、東航、南航2011年年報顯示,4家航企合計減少凈利潤63億元。而營業收入方面,雖然平均增幅17.5%,然而由于航油成本的增加,航企的成本則均增22%,成本的增幅反超營業收入。
面對嚴峻的生存形勢,航空公司不得不重新面對曾經“折戟沉沙”的航油套期保值,而該項業務的“禁令”也呈現出了松動的跡象。有消息顯示,東航、國航申請航油套保的相關業務已經得到國資委的批復,年內或重啟套保業務。業內人士認為,一旦成行,南航、中航也將會積極跟進。
雖然目前還沒有具體的航油套保額度和方案,但東航董事長劉紹勇此前曾表示,監管機構正在開始放松全面禁止對沖的做法。他表示,監管機構已經允許購買航空油料對沖合約,這將覆蓋航空公司全部油料成本的20%。
航油成本高企 煎熬航空公司
由于金融危機期間,國內航空公司購買原油期貨導致大幅損失,因此該項業務被禁止。因此,去年國內航企針對原油期貨合約交易動作呈“真空”狀態。有觀察者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去年國內航企利潤均呈為大幅下滑局面,這不得不讓人反思這種徹底屏蔽風險的做法是“因噎廢食”,反而會帶來更大的風險。而航空公司也必須吸取教訓,建立一套完整、科學的航油套保體系,并且逐漸學會運用套期保值來規避風險。
據稱,東航、國航申請航油套保的相關業務已經得到國資委的批復,年內或可重啟套保業務。不過,目前國內航企還沒有在原油、煤油期貨市場上進行套保業務的直接操作,有關套保方案和額度還有待于進一步公布。
有觀察者對記者表示,套期保值是企業鎖定成本,穩定發展的有力工具,如果想規避風險和價格波動,就必須套期保值,但如果運用不得當、不得法,將帶來災難性的后果。
顯然,國內的航空公司在經過2008年的套保虧損后,已經有些“學乖了”,他們對待航油套保更加的保守和謹慎。有航空業人士對媒體表示,目前三大航企都在申請重啟航油套保業務,但都非常謹慎地表示,套保目的僅限鎖定成本。
據2011年年報顯示,國內A股上市的國航、海航、東航、南航4家航空公司在經過連續兩年凈利潤大幅攀升后,均出現凈利下滑,4家公司合計減少凈利潤63億元。而營業收入方面,4公司均增17.5%,然而由于航油成本的增加,航企的成本則均增22%,成本的增幅反超營業收入。
而在今年第一季度的業績報告中,國內航企凈利潤大幅下滑,國航和南航皆下降約八成。其他航企亦有不同程度下降。而油價大幅上漲,運營成本抬高,被認為是航企凈利潤下滑的首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