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質量監督檢驗總局檢驗監管司、工信部原材料司、國家發改委產業協調司,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等有關部門的領導,以及中橡協會長范仁德、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鄧雅俐、常務副秘書長徐文英、輪胎分會秘書長蔡為民出席了會議。
中國化工橡膠總公司總經理曹朝陽、雙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岳春辰、杭州中策橡膠有限公司董事長沈金榮、貴州輪胎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馬世春、廣州市華南橡膠輪胎有限公司總經理黎繼榮、三角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魏楠、玲瓏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祖鍵、玲瓏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偉、賽輪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建業,以及北京橡膠工業研究設計院副院長馬良清參加了會議。
國內輪胎試驗場的現狀
輪胎試驗場是輪胎新技術應用、新產品開發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也是體現一個國家生產和開發輪胎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沒有輪胎試驗場,中國就很難從輪胎大國邁向輪胎強國。據了解,全世界已建成使用的輪胎試驗場超過50個,其中90%為跨國輪胎公司所建。
輪胎試驗場的建設已在我國醞釀了近30年,國家還曾經為此專門立項,但都由于各種原因半途而廢,輪胎行業的試驗場夢想一直未能實現。原化工部曾于1984年經原國家計委立項,在河北廊坊征地2500畝,籌建我國第一個輪胎試驗場,后因缺乏建設資金而被迫下馬。原國家計委也曾調研應用現有汽車試驗場進行輪胎試驗的可能性,由于試驗功能的差異性也被迫放棄。
目前國內輪胎試驗場的現狀是,日本普利司通公司于2007年底在江蘇宜興建成了其第11個輪胎試驗場,占地面積為83.9萬平方米,投資2500萬美元,建成了中國首條真正意義上的輪胎測試跑道。德國大陸公司今年2月正式開放了其在黑龍江省黑河組建的冬季輪胎試驗場,也是大陸在全球的第四家試驗場,不僅可以提供完善的測試項目,還可以用于開發新技術和新產品。另外,中國臺灣正新橡膠公司幾年前也建成了一個小型輪胎試驗場。而本土輪胎企業屹今為止還未建成輪胎試驗場,國內也沒有為輪胎行業服務的第三方公共試驗場。
可喜的是,目前我國已經具備了建設輪胎試驗場的條件,建設輪胎試驗場的時機已經成熟。國內幾家有實力的輪胎企業目前均有意建設輪胎試驗場,且有3家已經開始實際運作,一些民間投資集團也非常看好這個項目。北京橡膠院、玲瓏輪胎、賽輪股份在會上匯報了其輪胎試驗場的進展情況。
據北京橡膠院副院長馬良清介紹,其輪胎試驗場項目由北橡院牽頭,在國家橡膠輪胎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的基礎上,征集與輪胎無關的投資方進行建設,作為國內第三方公共試驗場。該項目已在今年3月份發布公告,征集合作投資人。另外,北橡院還多次與國際幾大輪胎公司進行了技術交流,包括檢測設備的選擇和人員培訓,米其林、固特異等公司均表示將給予技術支持。同時,該項目已得到國家有關部門的初步批復,在落實合格的運營場所和必備的硬件基礎上,籌備建立輪胎試驗場。
馬良請說,輪胎試驗場的運營模式為,由投資人出資為項目所需硬件設施投資建設,包括試驗場地的建設,試驗設備購置及運營機構的設置;由國家輪胎質檢中心提供軟件支持,包括相關的檢測技術及資質條件、人員培訓,以及其他必須的技術服務,并與投資人共同參與試驗場的運營管理;檢測報告由國家輪胎質檢中心簽發。考慮到試驗場對氣溫和灰塵兩方面的特殊要求,選址確定在江蘇省,但土地尚未獲批復,投資方有待確定。目前正在和一家企業商談土地劃撥、運行等方面的事宜,試驗場面積在700~800畝。
玲瓏輪胎副總經理李偉介紹,該公司投資的中亞輪胎試驗場最初確定面積為2400多畝,投資11.3億元。由于權限所致,山東省不能批準超過1000畝的用地,目前已獲得了990畝的建設用地,作為輪胎試驗場的核心用地。4月6日,該輪胎試驗場在煙臺招遠濱海新區開工,一期先建設輪胎試驗區,預計明年建成。據了解,該項目充分吸收了國外輪胎試驗場的建設經驗,將配備國際先進的各種實驗檢測設備,可對輪胎操控性、經濟性、舒適性等40多項性能指標進行實地監測和室內實驗。
賽輪股份的輪胎試驗場采取的是短平快的操作模式。賽輪總經理王建業介紹,賽輪的思路是先不談收益、投資,而是鑒于輪胎試驗場建設的緊迫性,希望馬上就能運營,并在工程運營中積累經驗。他表示,全球輪胎試驗場中有很多面積小的試驗場。賽輪輪胎試驗場項目在膠州灣大橋出口加工區附近,分180畝和495畝兩塊土地。目前已經批復了180畝土地,賽輪已經在此啟動小型輪胎試驗場建設,現在綜合服務樓已建成,一期價值322萬元的設備已經到貨,計劃8月份可投入轎車胎檢測使用。另一塊土地也爭取盡快拿到,作為賽輪生產用地和試驗場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