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賓:總后勤部軍需裝備研究所教授級高工 施楣梧博士
“目前,我國阻燃纖維的發展應該說是處于最好的時期,隨著社會對阻燃紡織品需求的增長,這種發展還將繼續呈上升態勢。” 在談及國內阻燃纖維的發展現狀及未來趨勢時,總后勤部軍需裝備研究所教授級高工施楣梧博士字字鏗鏘、信心十足。作為本次學術沙龍的發起人之一,施楣梧博士從行業的發展高度全視角解讀了國內阻燃領域發展的現狀、亟須解決的問題、未來的發展模式,并為企業更好地適應市場競爭提出了中肯的建議。
國產阻燃面料已達國際水平
主持人:我國阻燃纖維的發展現狀如何?在性能與價位上是否有優勢?
施楣梧:在前幾年中國工程院《高性能纖維及其制品發展戰略研究》項目和幾個國家863項目的帶動下,我國的阻燃纖維與其他高性能纖維一樣,得到了快速發展。包括間位芳綸、芳砜綸、聚芳噁二唑纖維、高強阻燃維綸、聚酰亞胺纖維及聚四氟乙烯纖維等,這些纖維有的達到了成熟的工業化生產,有的開始進入工業化生產。
在國產本質阻燃纖維基本成熟的前提下,我國阻燃防護服標準首次將面料阻燃性能分為A、B、C三個等級,其中對A級提出了熱防護系數要求,以及50次水洗的耐洗要求。這種高等級的阻燃防護服只能由本質阻燃纖維來承擔。
對于改性阻燃纖維而言,近幾年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最具代表性的是高強阻燃維綸的研制成功及進入工業化生產,其強度達到7.0~7.5cN/dtex,顯著提高了阻燃紡織品的強度。有了高強阻燃且成本不高的纖維,就可以與強度較低但舒適性、染色性好的阻燃粘膠纖維等混配,最終實現阻燃、高強、舒適、外觀和價位的平衡,適應更加廣闊的市場需求。
此外,還有一些阻燃纖維,雖然分別存在有熔滴現象、含氯易冒煙、強度低、阻燃性能不耐水洗等問題,但也可以在一些適當的場合使用。
因此,我國目前已經在不同檔次的阻燃纖維品種上都有可供選擇的阻燃纖維可以使用,包括作為本質阻燃纖維的間位芳綸、芳砜綸、寶德綸,以及作為高性價比改性阻燃纖維的高強阻燃維綸、阻燃粘膠等,再加上我國的研究者在各種國產阻燃纖維的合理搭配使用、形成協同效應方面進行了許多研究,形成了許多簡便快捷的試驗方法,出現了一些高性能的配方及紡織染整工藝,使由多種國產阻燃纖維混配制成的阻燃面料,在性能上達到甚至超過了國際典型阻燃面料品牌的技術水平,并且在售價上也顯示出明顯的優勢。
缺乏對專用產品的深入研發
主持人:從技術層面看,目前,國內企業的研發能力能否滿足市場需求?還存在哪些問題?
施楣梧:在我國阻燃纖維生產企業中,一部分企業本身就具有很強的技術實力。如煙臺泰和、上海特安綸等都是自身具有強大研發隊伍的高新技術企業,煙臺泰和生產的間位芳綸由于紡絲路線的差異,其制品的防陰燃性能優于Nomex;江蘇寶德公司、上海全宇公司與高校合作生產的阻燃纖維也有很好的發展前途。現在,聚酰亞胺等耐高溫阻燃纖維也已經實現了國產化,對國際上多數的阻燃纖維我們也都有了生產能力。從這個角度看,國內企業是能夠滿足市場需要的。
但是,與我國多數產品類似,我們的阻燃纖維也存在缺乏專用產品、缺乏最終制品的深入研究等問題。
如同高分子材料的生產一樣,國外對一類高分子材料如聚乙烯PE,會有很多種具體的牌號,以適應不同的具體用途,而國內的PE絕大多數是通用料,很少有專用料。我們的阻燃纖維還沒有細分到適用于消防、電弧防護、還是金屬冶煉時的高溫金屬噴濺防護等各種具體的防護要求。
在最終防護制品的研發上,也缺乏從阻燃纖維性能、紡織染整加工技術到使用現場防護要求都了解的技術人員,因此,對最終制品的研發往往不夠細致深入,其研發的產品也比較粗糙,其性能自然不佳。
因此,對于我國耐高溫阻燃的職業防護裝備而言,阻燃纖維原料雖然已經有了各種具有較高性能的產品,但還是大路貨居多。這些產品只能滿足一般使用要求,企業還沒有針對具體用途,有針對性地研發出專用纖維;對最終產品而言,我們在設計制造上還不夠專業,最終產品還比較粗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