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上用品在生產和使用中滋生的細菌容易引起人體多種疾病,60%的皮膚病是由床上用品、內衣等貼身織物引起的。”蘇州大學紡織與服裝工程學院紡織材料與紡織品設計學科教授王國和用數據告訴記者潔菌家紡的重要性。對于大部分消費者來說,都會理所應當地認為新買的產品就是干凈的,甚至有人不經過洗滌,就直接使用新床品。紫羅蘭家紡關注到這一問題,與蘇州大學共同研發并實踐如何制造更潔凈、無菌的床品。
記者:“功能性潔菌家紡產品后整理技術”是一項什么樣的技術?
王國和:“功能性潔菌家紡產品后整理技術的研究與應用”一方面在生產過程中極力滅菌;另一方面在使用過程中有效抑菌。這項研究集成采用了微膠囊、真空、滅菌、無菌包裝等技術,通過自主研發的負壓噴濕設備、智能家紡成品反應釜、多功能滅菌倉等設備,實現家紡產品的無菌生產,避免生產過程中的二次污染和病菌傳播,并達到長效持久的抗菌效果。負壓噴濕設備通過超聲波高頻震蕩將抗菌劑霧化成微米級粒子,利用強大的壓力差將抗菌粒子噴霧牢牢粘附在產品中;智能家紡成品反應釜可對產品二次負壓添加抗菌劑,達到抗菌粒子充分滲入產品纖維內部的目的,增加其粘附牢度;多功能滅菌倉可選擇多種滅菌方式,對包裝前的產品進行滅菌。滅完菌后的產品進入萬米級凈化車間真空包裝,整個生產過程達到嚴格控制。
產品中的納米銀粒子能夠持續有效抑菌,我們的產品通過CTTC國家紡織制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認證,抑菌率均達到了99%以上,產品水洗50次后仍保持90%以上的抑菌率,超過FZ/T 73023-2006中AAA級標準。
記者:該項目耗時多久完成?
王國和:從2010年3月到2011年12月底,我們一直在持續不斷地研發,這項技術用了近2年的時間完成。
記者:在攻克該技術過程中遇到什么樣的困難?
王國和:技術難題來自三個方面:抗菌抑菌劑的研制;抗菌抑菌劑和紡織品的有效結合;持續抑菌技術。
在抗菌抑菌劑的研制中,難點主要體現在如何控制納米微粒的質量,我們利用微膠囊技術對納米銀粒子進行包裹,微膠囊尺寸粒徑控制在10~15納米之間(可以最大限度地對人體發揮抗菌、抑菌效果)。市場上的抗菌抑菌紡織品使用期限很短,且不耐洗滌,原因就在于抗菌抑菌劑和紡織品的結合不夠牢固,我們公司通過自主研發的負壓加養設備,抽真空后再輸入無菌空氣,利用強大的壓力差將浮于產品表面的抗菌劑粘合至產品結構內部,大大增強了抗菌抑菌劑與紡織品的結合,達到良好的抗菌效果和耐水洗。絕大多數產品隨著使用時間的延長,抑菌效果逐漸降低,通過我們的“紫羅蘭潔菌館”進行專業的潔菌處理,可以再次賦予家紡產品長效的潔菌效果。
目前國內外的抗菌功能性家紡產品由于生產技術上的瓶頸只能局限于特殊環境使用,存在若干的問題,如功能單一性、使用局限性、織造和生產流程中的浪費和優良性狀的消弱,這些對于家紡產品科技性的創新和應用都有很大的局限性。我們希望通過自主研發家紡產品潔菌技術,將潔凈、無菌、健康環保的科技家紡產品帶入平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