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是紡織服裝出口企業多年來一直在探討的話題,對于傳統行業的轉型其實并不容易,尤其是對行業門檻較低的紡織服裝企業來說更難。幾臺縫紉機,一間簡陋的廠房就能夠從事生產,而中國的紡織服裝在國外也一直以廉價來贏得市場。
如果說在過去六七年前,出口企業依靠這種方式來生存并沒有太大問題的話,那么隨著勞動力成本的上漲,這種優勢已經蕩然無存。一家出口企業老總曾經這樣對記者說,2008年,企業每月在每名工人身上所支出的費用為1500元,到2012年,這一數字翻了一番。
在2008年甚至更早以前,已經有企業預感到了危機,開始走上了轉型的道路。他們通過技術轉型,把傳統企業做成了高新技術企業,而這些能夠在紡織服裝行業立足的高新技術企業都開始綻放出璀璨的光芒。
幾臺縫紉機,一間簡陋的廠房,一個小型紡織服裝企業就能夠從事生產。過去的傳統行業從事最低端的服裝加工,目前一些小企業還在延續著這種生產模式。如果將這一傳統企業與高新技術企業放在一起,誰也不會想到二者有何聯系,但青島的一些大型出口企業卻把二者融合到了一起,這聽起來確實有些不可思議。
近年來,青島一批大型紡織服裝出口企業開始陸續轉型,經過幾年的轉型,大部分企業都走出了一條獨特的發展道路,其中,有這樣幾家企業,愣是把傳統企業做成了高新技術企業,而這些能夠在紡織服裝行業立足的高新技術企業都很不簡單。
轉型高新技術企業
轉型,是紡織服裝出口企業多年來一直在探討的話題,過去企業一直在抱怨人民幣匯率持續波動、人工成本居高不下、企業面臨無利可圖的局面,但抱怨歸抱怨,一些企業及早地行動起來,投入資金改造設備、引進技術,不斷根據其自身特點,尋找發展出路。
近年來,紅領集團就開始尋求適合自身的發展模式,向量身訂制的業務轉型。紅領集團副總裁李金柱表示,過去,紅領一直在這條路上不斷地探索,在這種探索中,企業發展得也越來越好,經過多年積累,現在的紅領,已經有實力向量身訂制領域全球第一的企業發起沖擊。“現在全球任何地方的客戶,只要登錄紅領在線下單系統,只需7天的時間,一件量身訂制的衣服就會送到客戶的手中。而在全球量身訂制做得最好的意大利,其交貨則需要兩個月的時間。”李金柱這樣說道。
青島雪達集團有限公司也是從多年前就開始選擇了一條多元化發展的道路,其通過將多種纖維的組合,摻雜到服裝中,使服裝穿起來具有功能性。據雪達集團總工程師王顯旗介紹,以夏天服裝為例,企業生產的衣服都能具有抗菌消臭、快速排汗等功能,這都是通過多種纖維的組合來實現的,目前企業每個月都能夠研發30多種新型的纖維,以適合不同市場、不同客戶的需求。
雪達與紅領的發展道路雖然不同,但企業家的這種經營意識卻是有著驚人的相似,雖然多年前的市場形勢偏好,但企業家居安思危,當時已經在尋找一種屬于企業獨有的發展模式,這種模式也被稱為技術轉型。在不知不覺中,這種技術轉型把傳統的紡織服裝出口企業變成了高新技術企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