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2013年國內甲醇運行狀況,可以用‘先抑后揚’、‘V型反轉’與‘創出上市以來新高’等核心字眼概括。上半年甲醇市場弱勢下行,維持低迷。但在下半年迎來驚人逆轉,從一度被市場冷落的“失寵兒”搖身變成市場的“明星”,甲醇仿佛是一支熊熊燃燒的火把,在2013年照亮了整個秋冬。
甲醇市場在上半年一直保持低位震蕩態勢,悲觀氣氛濃郁。6月份,國內甲醇市場出現加速下跌走勢,西北地區甲醇出廠價普遍只有1700~2100元/噸,創2010年以來新低。
由于外圍大型裝置紛紛檢修,國際供應量大幅減少,在貨源日趨緊張的背景下,國內甲醇現貨價格逐漸堅挺并帶動甲醇期貨價格于7月初觸底反彈震蕩走強。進入8月,這種高姿態仍在繼續,甲醇市場持續上漲。8月5日-9日,國內甲醇市場周初2605元/噸,周末2700元/噸,漲3.55%;8月12日-16日,甲醇市場繼續高漲,周初2718元/噸,周末2800元/噸,漲2.99%;
甲醇期價開始跟上現貨節奏,快速修復期現價差,開始演繹強勢上漲行情。7月4日至9月26日,其結算價從2612元/噸攀升至2936元/噸,累計上漲12.4%;繼國慶后的小幅回調后,10月28日至12月12日,短短40多天里,其結算價從2782元/噸暴漲至3684元/噸,累計漲幅高達32.42%。
甲醇7月至9月的上漲,主要由于國內部分甲醇裝置停車檢修,造成市場供應量的減少,從而導致社會庫存低位,市場上漲勢頭迅猛。而10月后,受部分下游企業補貨影響,上周廠家出貨有所好轉,庫存壓力逐步緩解,市場心態逐步回歸平和。10月底至12月的一波行情,主要是由于廠家預售量較大,多數無庫存;另外進口貨源一直較少,需要國產貨源給予補充;與此同時,部分甲醇制烯烴廠家無自己的甲醇裝置,采購較為積極且范圍廣泛,進而推動整體市場持續上行。
步入四季度后,盡管國內甲醇現貨市場轉入淡季時節,但在利多因素頻出的背景下,生產企業及貿易商利潤空前,主要原因是:首先,進入下半年以來,中東市場甲醇供給緊張,而且致使東南亞地區供貨緊張,價格持續走高。此外,美國由于天然氣使用受限,產量縮減,美國甲醇價格也節節攀升。國際甲醇套利空間徹底打開,國際甲醇的飆漲成為拉動國內甲醇現貨走高的主要因素。其次,自10月份以來,國家發改委連續三次預警今冬“氣荒”,加劇了國內供應緊張的局面。最后,由于甲醇進口量有限,出口量大增,致使港口庫存保持低位,而內地貨源持續流向港口,令主產區企業也無庫存壓力。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國內甲醇市場迎來持續暴漲階段,不足一個月的時間內,各地漲幅在600~700元/噸,局部漲幅超過1000元/噸。
暴漲之后的甲醇市場迎來的是暴跌。隨著甲醇上漲的動力已弱化,下游對前期過度上漲的高價原料出現抵觸心理,接貨意愿大大下滑,甲醇制烯烴裝置在原料甲醇高價成本壓力下,開工率出現下降。然而至12月中旬,甲醇瘋漲之勢急轉直下,市場迎來暴跌,短短幾天現貨價格暴跌300~500元/噸不等,局部接近800元/噸。甲醇在市場飆漲過程中積累了過多的泡沫,市場出現理性回調也在情理之中。
12月底,國內甲醇產區報價大幅下跌,銷區小幅下跌,少部分地區上漲。國內價格仍有下跌空間,但受國際供應緩慢恢復的制約,沿海價格短期持穩的可能性較大。
展望2014年,甲醇將有幾大亮點值得關注:其一是外圍裝置的檢修還在持續,隨著外圍價格持續堅挺,國內現貨價格短期將維持高位。其二是在進口有限的情況下,國內貿易流開始由北向南疏通,因此甲醇價格又將被進一步抬高。因此2014年甲醇期價應是呈現先高后低的局面,價格將在4100-3100元/噸區間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