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減少三個區塊鉆井數量 中國頁巖氣開采再敲警鐘
殼牌2013年糟糕的財務表現,已經開始影響到其在全球的油氣生產布局,其中就包括殼牌在中國西部與中石油合作的非常規天然氣區塊。
根據油氣機構Upstream網站昨日發布的消息,目前,全球油氣巨頭荷蘭皇家殼牌公司(下稱“殼牌”)正在縮減其在四川省非常規天然氣資產的活動,“可能考慮出讓甚至放棄部分面積,并減少計劃在富順、金秋和梓潼三個天然氣區塊的鉆井數量。”
其中,富順是頁巖氣區塊,金秋與梓潼是致密氣區塊。頁巖氣是一種非常規能源,從頁巖層中開采出的天然氣,在地層中主要以頁巖顆粒吸附狀態為主,裂縫中的游離狀態為輔。在開采之后,沒有自然產出,需要采取水力壓裂等增產措施,開采難度較大。
已掌握相應技術的美國,憑借頁巖氣的開采已經重塑了能源圖景。對于計劃提升天然氣使用比例并增強能源安全的中國而言,頁巖氣同樣被寄予厚望。
中國近期發布的規劃目標顯示,到2015年中國頁巖氣年產量要達到65億立方米。中國還希望到2020年把頁巖氣產量進一步提高至600億-1000億立方米。國土資源部稱,中國可采頁巖氣資源潛力為25.08萬億立方米。
目前,渴望進入上游油氣領域的民間資本對頁巖氣也是熱情高漲。不過現實可能比較冰冷,中國頁巖氣的春天可能還很遙遠。雖然殼牌緊縮戰線是由于財力所限,但其緊縮選擇的是包括中國、美國在內的頁巖氣區塊,無疑為中國的頁巖氣熱潮敲響了警鐘。
在美頁巖氣勘探遇阻
由于去年以來業績的嚴重下滑,在全球油氣市場上歷來“財大氣粗”的殼牌正迅速收縮其全球油氣布局,其中就包括在中國四川地區的非常規天然氣開發項目。
Martec邁哲華(上海)投資管理咨詢有限公司能源電力總監曹寅對此解釋稱,“殼牌對很多資產進行了出售,并對美國頁巖氣上的投資布局做了重新調整。因為殼牌在美國頁巖氣方面投了非常多的錢,殼牌現在資金方面挺緊張的!
曹寅表示,由于非常規油氣的風險相比常規油氣來說非常大,因此殼牌的全球削減方案中必然包括在中國非常規油氣領域的投資。
盡管北美頁巖油氣繁榮仍在延續,但殼牌的表現并不理想,其在得克薩斯州鷹頁巖區(Eagle Ford)、堪薩斯州密西西比灰巖(Mississippi Lime),以及阿拉斯加地區的開采均業績平平,甚至慘遭失敗。為了這些油氣資產,殼牌僅技術研發就用了數十億美元,但如此大手筆的投資卻并未給殼牌帶來理想的回報,甚至導致財報慘淡。
今年1月17日,殼牌首席執行官本·范伯登(Ben van Beurden)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公司2013年的業績表現沒有達到預期目標。去年第三季度調整后的利潤為45億美元,第四季度利潤環比(較上一季度)下降可能將超過35%。殼牌預計,2013財年盈利同比(較上年同期)將下降近40%。
據殼牌估計,其2013年的凈資本支出達到443億美元,比2012年增加了近50%。更有業內人士透露,2013年殼牌產生了404億美元的現金流,但是公司竟然用光了這些現金。
種種跡象顯示,殼牌正在全球收縮在非常規油氣方面的投資,并開始陸續出售北美的頁巖油氣資源,以及位于北海的三處資產。
Upstream報道中稱,在富順和金秋區塊,殼牌正在開展臨時生產作業并開始調整設計的方案。了解作業具體情況的另一位消息人士說,公司現金流非常緊。
一油氣分析人士稱,殼牌收縮中國頁巖氣作業的原因可能是:1.總公司市場戰略改變,殼牌的頁巖氣在全球大部分地區都是虧本經營,目前殼牌也已經陸續出售了北美的頁巖油氣資源;2.中國的頁巖地處山區,鉆井壓裂成本更高;3.中國市場的石油服務業務不夠發達,畢竟,殼牌是生產商,是花錢請人鉆井和壓裂的甲方。
殼牌的中國頁巖氣挑戰
除了自身財務狀況不佳,外在因素也是殼牌選擇退縮的一大因素。殼牌在中國的頁巖氣遭遇的挑戰,可以視為中國頁巖氣開采現狀的一個縮影。
殼牌可謂中國頁巖氣的先行者,其搶在其他跨國油氣巨頭之前布局中國,與中石油投資數十億元準備開發中國的頁巖氣資源。他們的邏輯很簡單:中國是全世界頁巖氣儲量最大的國家,同時也是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費國,中國政府大力支持開采頁巖能源。不過,中國崎嶇的地形、落后的基礎建設和較深的頁巖氣層是嚴峻的技術挑戰。
僅從頁巖氣開采的地質條件來說,中國的情況就遠比美國復雜。美國的頁巖氣礦區多分布于中央大平原,分布穩定、埋藏淺。中國則大都分布在西南部山區,埋藏深度更深,加上生態環境脆弱,開采成本比美國高出許多,殼牌每年在中國開發頁巖氣等非常規能源的費用約為10億美元。
“從這個角度來說,美國那么好的資源稟賦,殼牌都在縮減投資,更不要說在中國那么不確定的情況下!辈芤Q。
殼牌勘探分析認為一般來說中國油井要挖到很深才能找到頁巖氣。此外,中國與美國不同的土地法規和冗長的審批,又人為增加了殼牌的開采難度。
華爾街日報曾經報道稱,殼牌管理人士在2013年3月份行業會議上的報告中指出,由于殼牌是在全球人口最密集、耕地最集中的國度開始生產,當地一些村民的不滿導致油井損失了工作日。
為了應對這種人口和耕地集中度狀況,工程師們稱,他們將鉆井平臺規模由2.5英畝左右縮小到略超過1.5英畝。這限制了從一個單一地點鉆井的數量。
同時,電力和水資源短缺增加了問題的復雜性。殼牌的管理人士稱,為了避免與農民爭奪地下水,鉆井公司建設了大范圍的臨時PVC管道網絡和儲水罐,給鉆井工地提供用水。殼牌管理人士還在今年早些時候的另一份報告中指出,當地供電也不穩定,這意味著公司不得不安裝備用的柴油發電機。
殼牌在四川毛壩的開采點就在村莊方圓360英尺內,這令當地村民感到不安,他們抱怨因此產生的噪音、灰塵和環境問題。殼牌及其合作伙伴就占用當地土地和道路,向當地提供補償。
中石油在四川的新發現
更意味深長的是,就在2月中旬,殼牌在四川上述區塊的合作伙伴中石油突然高調宣布,發現了中國規模最大的整裝海相氣田。中石油在稿件中稱,其“勘探與生產分公司在四川盆地天然氣勘探獲重大突破”。
經國土資源部審定,安岳氣田磨溪區塊寒武系龍王廟組新增天然氣探明地質儲量4403.85億立方米,技術可采儲量3082億立方米,是中國目前單體規模最大的特大型海相碳酸鹽巖整裝氣藏。
中石油人士多次對外表示,在常規天然氣仍然有潛力可挖的情況下,大力開采非常規天然氣并不合理,即使攻關非常規天然氣,也應該是先易后難,優先度依次是致密氣、煤層氣,最后才是頁巖氣。
據知情人士稱,當下中石油現金也很緊,正在控制capex(一般是指資金、固定資產的投入),四川這一海相天然氣田的發現,對中石油而言,其優先度上無疑會高于單產投入更大的頁巖氣區塊。
就在2013年年底,中石油尚未對外宣布這一重大天然氣發現之前,路透引述行業消息稱,雪佛龍(Chevron)在四川的川東北天然氣項目可能再次推遲投產,主因是“與合作方中石油在如何開發技術難度較大的天然氣田方面意見存分歧”。
報道稱,川東北天然氣項目為雪佛龍在中國最大規模投資,該項目已多次延遲生產。中石油最初預期有關項目在2010年開始投產,其后中石油集團預計去年底前投產,目前預計項目將于今年下半年才開始生產。雪佛龍是項目的營運方,占項目49%股權,其余權益由中石油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