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特異輪胎起皮嚴重
如有消費者在網上投訴稱雪弗蘭邁銳寶固特異輪胎起皮:“平時基本在市區上下班行駛,15個月才開了12000公里。前輪固特異輪胎起皮較多,后輪稍輕,輪胎生產日期為2012年第42周,正向4s店申請更換中,等待廠家回復。車主要求上海通用、固特異輪胎廠家更換符合質量的輪胎,應該是整個輪胎質量問題,要求通用主動召回部分批次固特異輪胎。”
另一位消費者則投訴稱,“本人于2013年2月18日購進邁銳寶2.0豪華版,期間一直正常駕駛,并無過激駕駛行為,在1.6萬公里左右里程時(時間為2013年12月30日左右)發現2個前輪有嚴重起皮現象,并詢問車友會其他車主,發現好幾輛都有此情況發生,其他車主索賠成功并已在平陽冠峰雪佛蘭4S店免費更換。于是于2014年1月11日到平陽冠峰雪佛蘭4S申請索賠,維修站工作人員于是現場拍下輪胎起皮的照片已經磨損的照片,當時維修站工作人員預計說年底之前(2014年2月1日)可以更換,可是等到現在無任何確切消息,打電話過去詢問情況,維修站工作人員回復的很不確定,只是叫我們等,沒有任何進展。現在本人很擔心輪胎會在行駛過程中發生狀況,因此不敢上高速行駛。希望引起上海通用和固特異廠家的重視,輪胎問題不是小問題,不能以拖延時間為對策,希望能盡快解決,已經造成心理負擔!!!謝謝!”
佳通輪胎5000公里現裂紋
而國內自主品牌車型經常配套采用的佳通輪胎,從評價來看也有明顯的隱患。如中國汽車質量網接到消費者投訴稱“本人2011年9月19號,在山西省大同市旗瑞汽貿有限公司購買了一輛2011款1.0L手動啟航版奇瑞QQ3轎車,原車標配的輪胎為佳通牌。這車用于每天上下班,偶爾外出買菜用,最多就坐3個人,從來沒有超載,時速也從來沒有超過70KM/小時。輪胎的氣壓一直在標準范圍內2.4。同事買的風云2比我早,也用佳通輪胎,我們同住一個小區,平時我們走的路況也是一模一樣,他的風云2就沒有出現我車上佳通輪胎出現的質量問題。本人車截止到今天,2014年3月6號星期四,2年5個月又15天,才行駛了8568公里。原廠配的佳通牌15565R1373H輪胎存在嚴重的質量問題,出現嚴重老化,開裂,龜裂。”
另外,部分合資品牌入門車型如大眾新捷達也采用了佳通輪胎,同樣出現裂紋現象。消費者投訴稱“2014年1月3日在云南省楚雄易通4S點購買一汽大眾新捷達1.6L手動舒適車型,1月12日行駛總里程還不到400KM,右后輪爆胎(佳通輪胎),銷售商以不是輪胎質量問題為由不予更換輪胎。”
有國產SUV車主在汽車質量網發表投訴稱,2012年2月8號購買新車行駛不久就發現輪胎內有細小裂紋沒在意,2013年11月21號行使25326公里發現四個輪胎內凹槽均有細小裂紋連成斷線、側凹槽裂紋變大。到4S店后不給保修。
起皮/裂紋非個例 或導致爆胎
如果說這幾位車主只是偶然的話,環球網記者稍加搜索就不難查找到通用品牌車主對固特異品牌輪胎的大量投訴,以及自主品牌車主對。環球網記者查詢后得知,固特異輪胎廣泛在上海通用別克、雪佛蘭、凱迪拉克等幾乎全部車型上,而根據通用汽車官方公布的數據顯示,雪佛蘭2013年中國銷量達到652,077輛,別克更是達到809,918輛。保守估算,固特異輪胎僅在通用旗下兩個品牌的裝車量至少達到每年百萬輛以上,輪胎數量更是達到400-500萬條。有關通用“輪胎起皮”相關的投訴和討論也就顯得格外醒目。
而輪胎起皮這一現象究竟是何原因呢?輪胎出現龜裂起皮的現象,往往都是因為生產過程中天然橡膠的摻入比例不夠引起的。大多數汽車輪胎材料的主要成份是天然橡膠或者合成橡膠,天然橡膠的綜合性能要比合成橡膠好很多,所以高級輪胎多用天然橡膠。但是目前天然橡膠價格高,很多輪胎廠家出于節約成本的考慮,更多的使用了合成橡膠。這就導致輪胎中摻入天然橡膠和合成橡膠比例失和,使輪胎壽命縮短,出現龜裂起皮的問題。至于這一現象的危害,有業內專家表示,輕則加速輪胎磨損,重則在行駛過程中爆胎,危害不可小視。
至于輪胎開裂的原因則比較多,最常見的原因是過度使用及老化。剛才提到過輪胎主要材質為橡膠,而輪胎在與地面頻繁接觸壓力改變的情況下,經過多年使用就有可能出現老化開裂,但輪胎使用年限一般至少在5-6年,里程數通常在5萬公里以上,而在2萬公里甚至數千公里就出現明顯裂紋的情,則很可能說明輪胎出現了質量問題。
均曾海外召回 國內至今無措施
從起皮現象發生以來,已經有大約數年時間,但此間固特異輪胎官方對起皮事件并無任何實質性反應,應對消費者投訴也多是單獨接受,并無針對全體車主或大規模召回。除輪胎廠家漠視消費者,作為整車生產商的上汽通用方面,對此也并未發布過任何召回信息。
至于佳通輪胎方面,同樣也曾因為胎肩開裂等原因在美國召回過218條輪胎,均為佳通在中國福建的生產廠所生產。而在國內,佳通對輪胎開裂問題通常采取單獨鑒定的處理方式,而鑒定由廠家進行,結果通常是消費者非正常使用造成。但這種廠家自行鑒定的方式有多少公信力,恐怕只有廠家自己才清楚了。
三包規定:輪胎由整車廠負責
而無論整車廠還是輪胎供應商,在國內拒絕為消費者負責的原因則是“行業慣例”——廠家認為輪胎問題應由輪胎供應商解決,而輪胎供應商則缺乏相應的監管機制。好在,去年10月1日起正式執行的“汽車三包”中已明文規定,16種易損零部件屬于汽車三包范圍,其中就包括輪胎等易損部件,并且輪胎的保修期限在買車后的6個月或5000公里以內。而汽車三包的第四條還進一步明確規定,“三包”責任由銷售者依法承擔。銷售者依照規定承擔三包責任后,屬于生產者的責任或者屬于其他經營者的責任,銷售者有權向生產者、其他經營者追償。
部分輪胎廠已加速三包推進
輪胎作為易損件,使用頻率和磨損程度都是最高的。但由于其平時很難被關注到,因此消費者往往疏于留意,往往在發現問題時,發現已經超過了“三包”期限。而目前已有部分輪胎廠家主動采取了一定的延長保修措施,充分考慮到了消費者利益。
如錦湖輪胎去年年初在產品保修期內推出產品保障政策,“三包政策”已從此前的3年延長至5年。而這項政策,也僅在中國市場提供。當然,在汽車三包發布前,自動提高產品的三包期限是值得消費者和媒體欣賞的自主行為。而在汽車三包和汽車召回制度實施后,依舊拒絕對存在缺陷或有可能存在缺陷的產品進行召回或拒絕采取任何措施,消費者則有了更明確的法律來保護自身權益。更為重要的還是質監部門、行業協會等聯手制定更為嚴格的行業規范,規范廠家行為,并保護處于弱勢的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