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洋網記者從廣東省消委會獲悉,省消委會近期開展了保鮮膜和一次性杯產品比較試驗活動,本次試驗樣品共40批次,涉及36家生產企業生產的40個保鮮膜和一次性杯產品。檢驗結果顯示,有11個批次的產品檢出塑化劑有值。而塑化劑類似于人工荷爾蒙,對男性、幼兒的傷害尤為嚴重。
11個批次的產品檢出塑化劑有值
本次比較試驗樣品由廣東省消費者委員會的工作人員以普通消費者的身份從市場上購買,試驗樣品共40批次,涉及36家生產企業生產的40個保鮮膜和一次性杯產品。產地主要集中在廣州、上海、浙江、佛山、中山、珠海等地。
檢驗結果顯示,有11個批次的產品檢出塑化劑有值,有關檢出有值的項目主要集中在鄰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鄰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
涉及的生產企業包括:新源(福建)塑膠有限公司、珠海市仲盛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廣州卓榮塑料有限公司、中山市小欖鎮合和塑料制品有限公司、揭陽市榕城區港裕興塑料薄膜有限公司、上海天利塑料制袋有限公司、上海清力塑料制品有限公司、中山興家日用制品有限公司、珠海三櫻日用品有限公司、清遠市廣興萬和紙塑制品有限公司、無錫新迪紙塑制品有限公司。
塑化劑對男性、幼兒傷害嚴重
雖然塑化劑進入人體后可以通過代謝排出,對健康的影響不是直接的,而主要取決于攝入量。塑化劑類似于人工荷爾蒙,具有雌性激素的功能,對男性、幼兒的傷害尤為嚴重。長期攝取塑化劑會干擾內分泌,造成孩子性別錯亂,使女孩性早熟,男性生殖器變短小、性征不明顯、精液量和精子數量減少等。塑化劑還會增加肝腎負擔,對免疫系統、消化系統在造成慢性傷害,嚴重的還會導致肝癌。
臺灣媒體曾報道了這樣一則新聞:臺灣一個8個月大的男嬰,生殖器只有1厘米長,不及同齡男嬰的1/3,而他的母親在懷孕期間每天都喝珍珠奶茶。,"喝珍珠奶茶,就是在吃塑料",指的也正是不良商家在制作珍珠圓子時,為了增加彈性,非法添加了塑化劑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
選PE材質的保鮮膜
1、看外包裝。有QS標志、編號和生產廠家詳細信息,標注PE或聚乙烯的保鮮膜可以放心使用;而PVC或沒有寫材質的盡量不要選。
2、看透明度。PE材質為白色,透明度差;而整卷顏色泛黃的多為PVC材質,且透明度好。
3、用手揉搓。PE保鮮膜一般黏性不強,用手揉后容易搓開;而PVC保鮮膜則黏性較好,用手揉搓不易展開。
4、用火燒。PE保鮮膜用火點燃后,火焰呈黃色,迅速燃燒,不易熄滅,有滴油現象無刺鼻味道;而PVC保鮮膜燃燒很快,離開貨源也不會熄滅,且冒黑煙,氣味異常刺鼻,火熄滅滅后有黑色雜質。
減少塑料容器的使用
此外,目前我國沒有關于塑化劑進入人體的安全標準,參照國外使用標準,世衛組織、美國和歐盟分別認為成人終身每人每天攝入1.5毫克、2.4毫克和3毫克及以下的DEHP是安全的。為安全起見,建議廣大消費者在日常生活中要努力轉變一些生活習慣,減少塑料容器的使用。
1、在選用食品容器時,盡量避免使用塑料材質,改用高質量的不銹鋼、玻璃和陶瓷容器。
2、保存食品時最好少用保鮮膜、塑料袋和耐油紙等包裝和盛放食物。
3、盡量避免用塑料容器放熱水、熱湯、茶和咖啡等,盡量少用塑料袋或者塑料材質的容器盛放食品,特別是熱的和油的食品。
4、盡量少用塑料容器放食品在微波爐中加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