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
細胞電融合和細胞培養是生物技術上用于構筑生物微反應器和進行生化反應、生物合成的常用方法。而將其用于生物礦化和仿生制備的研究尚不多見。長期研究已經發現細胞有能力還原一些金屬離子而形成相應的金屬納米粒子,以及有能力將一些金屬離子轉化為金屬氧化物、硫化物等功能性納米材料,如硫化鎘納米粒子。然而,對于此過程的微觀機制尚不是很清楚。目前主要的觀點認為是處于細胞內或者胞外基質中的生物分子對于調節這些金屬和無機納米材料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我們首次報道了除了上述分子因素之外,來自于細胞本身的受限空間也起到了重要作用。采用由磷脂分子組成的巨型囊泡(GUVs)作為模擬細胞的細胞原型,將其分別包載CdCI2和Na2S溶液,然后通過模擬細胞電融合和細胞培養的兩種方法實現了CdCI,和Na,S溶液在囊泡內空腔中的快速混合。我們發現混合的結果可以產生CdS量子點和納米顆粒,因此揭示出來自于巨型囊泡受限空間對于合成無杌半導體納米材料的重要影響。我們的研究同時也證明利用模擬細胞電融合和細胞培養的方法可以為簡單、溫和、可控的仿生制備無機納米材料提供一條普適、新穎而有效的思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