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哈佛大學韋斯仿生工程研究所的一個研究小組近日開發出一種新系統,能把生物膜改造成生產并修復納米材料的新平臺,將來可用于污水處理、制藥、新型紡織等眾多領域。相關論文發表在最新一期《自然—通訊》雜志上。
生物膜是細菌及其細胞外物質組成的群落,雖然粘滑卻極堅固,胞外物質由糖、蛋白質、基因材料及其他物質組成。在生物膜形成期間,細菌會分泌出蛋白質,在細胞外自行組裝,生成纏結在一起的纖維網絡,并把細胞粘在一起,形成一個群落,讓細菌待在這個“大家庭”里更安全。
“現在大部分研究集中在怎樣除掉生物膜,而我們證明可以改造它們,讓它們形成特定數量,用于特殊用途!闭撐淖髡、韋斯研究所中心系成員奈爾·喬希說。他們的做法是把生物膜的細胞外物質轉變為一種能自我復制產品的平臺,迅速生產出想要的任何材料。
研究小組開發出一種叫做BIND(連接)的蛋白質工程系統。據每日科學網9月17日報道,他們通過基因技術把具有特殊功能,如能粘附鋼鐵的蛋白融合在一種叫做CsgA的小蛋白上,CsgA由大腸桿菌生成,由此大腸桿菌分泌的CsgA也就有了這種粘附本領,自行組裝成超堅固的蛋白質——淀粉質納米纖維,也能粘附在鋼鐵上。淀粉質蛋白是讓“連接”變堅固的基本物質,能自發組成纖維,按重量計算,其強度比鋼鐵更高,比絲綢更堅硬。
“這種方法用途廣泛!眴滔Uf。他們還證明了能把12種不同的蛋白質融合到CsgA蛋白上,排列方式和長度豐富多樣,這意味著至少在理論上,他們能用這種技術來表現任何蛋白質序列——這些蛋白質執行一系列功能:結合外來粒子、實現化學反應、傳輸信號、提供結構支撐、運輸或存儲特定分子等等。他們不僅能把這些功能一個一個地設計到生物膜中,還能結合起來產生多功能生物膜。
利用“連接”系統,能開一個“生物膜-合成納米纖維展覽”。生物膜將是未來的生物制造廠,大批量生產生物材料,并讓這些材料擁有現有材料所沒有的功能!叭绻锬な軗p,會再生如初,因為它們是活的組織。”論文第一作者、韋斯研究所博士后皮特·納古恩說。
“微生物工廠”的概念并不新鮮,但以往只是生產可溶分子,如藥物或燃料,用在材料科學中還是首次。喬希說:“本質上,我們是把細胞改編成‘建造工廠’,不僅生產作為‘基本磚塊’的原材料,還負責設計組裝,把這些‘磚塊’建造成更高級的結構,并隨時維護修理。”
- 西北師范大學王榮民、宋鵬飛教授團隊 Macromolecules:兼具抗菌和抗生物膜功能的攻防一體聚(季鏻鹽-冰片)抗菌材料 2025-07-06
- 東北林大劉守新教授團隊《Adv. Sci.》:纖維素/木質素基陽極的彈性形變恢復老化的混合培養電活性生物膜 2025-05-15
- 四川大學鄧怡團隊《ACS Nano》:多功能納米生物異質結復合水凝膠敷料 - 用于傷口細菌生物膜感染的診療一體化新策略 2025-03-15
- 新型纖維床單可防止褥瘡 2016-11-25
- 可能你吃進體內的塑料比想象中多 2015-08-11
- 關于召開“特種合成纖維技術研討會”的征文通知 2011-05-26
- 華科大楊光教授團隊 AFM: 基于生物制造的超疏水織物型TENG用于能量收集和運動監測 2023-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