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常州大學藥學院王建浩教授團隊,在生物材料領域國際期刊《Acta Biomaterialia》(中科院一區Top,IF:9.6)發表了題為“A drug reservoir strategy for long-acting cancer therapy using morphologically transformed amphiphilic polymeric nanoparticles”的研究論文。該論文的通訊作者為常州大學王建浩教授和青年教師王程,第一作者為該校博士研究生孫姣,常州大學為唯一完成單位。
圖1. LPHF@Dox的藥物儲庫設計以及體內治療機制示意圖。
由于藥物在腫瘤組織內的有效積累受到細胞外屏障的阻礙,因此在癌癥治療中往往需要多次給藥來實現藥物的有效積累。然而,重復給藥會觸發加速血液清除現象,最終導致治療效果變差。常州大學王建浩團隊開發了一種具有可調親疏水性和形態轉換能力的兩親性聚合物(LPHF),提出了一種藥物儲庫策略來解決腫瘤治療中重復給藥的困境。在pH值為7.4時,LPHF可以自組裝成納米顆粒并負載疏水性的抗癌藥物阿霉素(LPHF@Dox)。在pH值為6.5時,親水性降低的LPHF@Dox會立即從分散狀態轉變為沉積狀態,使其能作為腫瘤特異性的藥物儲庫。在弱酸性的腫瘤微環境中,LPHF中具有鄰位羧酸基團的酰胺鍵表現出pH依賴性水解,導致LPHF恢復到親水狀態并重構為納米顆粒(LPHF@DoxRC)。所得LPHF@DoxRC經歷電荷反轉,變為帶正電的納米顆粒,并且與所接枝的葉酸基團協同作用,最終改善LPHF@DoxRC的細胞內化和腫瘤滲透。這種策略(即形成局部藥物儲庫后控釋)可顯著減少副作用并提高治療效果。通過將材料創新與生物學相結合,這項工作為長效癌癥治療提供了一種有前途的方法,能夠有效減少給藥頻率。
論文鏈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742706125004830
作者簡介:
王建浩:常州大學三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常州大學醫學與健康工程學院院長。主持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首批科技部863計劃青年科學家項目、國家自然科學面上項目等多個國家級項目。長期從事生物材料與藥物遞送研究,以第一或通訊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PNAS,ACS Nano,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等高水平期刊發表SCI論文100余篇。
王程:博士,碩士生導師。以第一作者或者通訊作者在Advanced Materials,Small,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 Theranostics等雜志累計發表SCI收錄論文30余篇。
- 東華大學沈明武/史向陽教授團隊 AM:細胞膜仿生的聚合物納米顆粒通過放大內質網應激和誘導線粒體功能障礙的化療增強腫瘤免疫治療 2022-09-22
- 天津大學張育淼教授團隊和合作者Small:雙高分子聚合物納米膠束用于腫瘤治療和近紅外二區深部組織成像 2021-12-08
- 蘭州大學卜偉鋒教授課題組:基于銠(I)配合物的聚合物納米膠束在活體內同時展現近紅外磷光成像和抗癌活性 2020-02-06
- 中山大學吳丁財/黃榕康/鄭冰娜/王輝團隊 Adv. Mater.:具有長駐留性的可注射多孔炭納米酶水凝膠實現腫瘤的協同治療 2025-07-04
- 港中大(深圳)趙征 / 唐本忠團隊 ACS Nano :多功能AIE納米馬達突破腫瘤屏障 - 實現精準光診療 2025-05-29
- 山東大學欒玉霞教授團隊 Nat. Nanotech.:發現解決CAR-T細胞療法實體瘤療效受限的有效方法 2025-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