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居民監督石化廠的運行
記者:一般而言,確定一個PX這樣的化工項目,其選址程序和標準分別是什么?基本考慮因素是什么?
曹湘洪:關于選址和標準有一套非常規范的程序。要經過論證,做安全評價與環境評價,還要確定安全距離與衛生防護距離,對周邊居民進行適當搬遷。這些工作做完以后,國家才能批準,進而建設。這是一個較長的過程。
不過,一般的PX裝置都是和煉油裝置一體化布置。在什么地方建煉油廠,要考慮交通是否便利,比如在沿海建還是在內陸建,原油要方便進廠,產品要容易出廠,考慮當地是否有市場需求,等等,要做總體的規劃和方案。
至于PX安全距離,應該是和煉油裝置一樣,不過各個國家的規范標準不盡相同。國內也有安全距離標準,只是往往被人為地縮小了。過去建設的一些煉化企業離城市很遠,隨著城市的發展,居民區把工廠包圍了,還有些老百姓緊挨著工廠修建住房,在旁邊開飯店、做生意,安全距離被這些人為因素縮小了。
安全、環保的要求,周邊市場情況,以及原材料進廠、產品出廠是否方便,都是選址所要考慮的基本因素。
記者:那么起決定性作用的因素都是什么?
曹湘洪:起決定性影響的,有企業的因素,有政府的因素,也有當地居民的因素。
企業要建煉油廠,同時配有PX裝置,地方政府如果不批復用地,就無法建設。所以,地方政府有很大的決定權。另外也要征得當地老百姓的同意,否則也無法順利建廠。
我聽說,有些地方把有反對意見的老百姓組織起來,到正在生產運行的PX工廠去參觀。在看到PX生產管理得井井有條,廠房沒有異味,安全設施非常完備,排出來的廢氣、廢渣、廢水得到了很好的處理,參觀的群眾就都逐漸接受了。中國石化、中國石油都在做這方面的事情。
我覺得,石油化工企業首先要把自身的安全環保工作做好;其次,要增加工廠的開放程度,使周邊的居民更多地了解工廠,認識到工廠安全、環保的真實情況。
再次,要讓居民監督工廠的運行,尤其是在安全、環保上,企業要自動接受老百姓的監督,現在技術上完全可以做到。
可以在工廠周邊設置一些氣體分析儀器,每天24小時自動分析周邊空氣中有害物質的含量。這些數據可以在網上查詢,一旦出現問題,工廠要及時去處理。我在國外訪問時,看到有些企業已經做到了,中國的企業也應該可以做到,在周邊居民的監督下進行生產。
現在中國石化已經開始做了,公開信息以后,減少了當地老百姓對企業的誤解。
記者:是否可能在外國投資建設PX等化工項目?要注意什么?
曹湘洪:存在這種可能性。我看到一家浙江的民營企業在東南亞的文萊建設煉油廠和PX裝置,把生產出來的PX運送回國。文萊地方政府此前對化工企業的了解不足,他們還組織了一個代表團,到中國石化相關企業進行考察,了解煉油過程,了解PX安全生產狀況。
其實,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也都在國外建設了煉油廠,只不過還沒有專門生產PX。
大家把PX看得太可怕了。PX和煉油是一回事,其實,生產PX比煉油還要溫和,還要安全。
在國外投資化工項目,建設化工廠時,要遵守所在國家的政策法規。當然,也要注意所在國家的社會是否安定,政局是否穩定,有沒有政治風險。一些國家雖然有原料,也有當地政府支持,周邊居民的態度也很友好,但是政局不太穩定,可能具有較大的政治風險。有時,當地稅收政策朝令夕改,也有經濟風險。所以要關注所在國家的政治風險與經濟風險。
操作、管理問題導致事故
記者:公眾對PX裝置的擔心,恐怕和近年來石油化工行業發生的一些事故有很大關系,你如何看待石化行業的安全問題?
曹湘洪:石油化工行業過去發生過一些重大的事故,給企業帶來了損失,也對社會帶來了不良的影響。我認為,這些事故的原因絕大多數是人為的,或者是管理因素,或是操作因素。
經過上個世紀的發展,我們已掌握了石油化工安全生產的技術,只要按照技術、規范、標準去做,石油化工生產完全可以做到安全環保。
2010年的大連原油泄漏事件,在全國造成極大影響。當時工作人員把雙氧水加到原油里進行脫硫,從技術上講,雙氧水與原油混合能夠脫掉硫化物,從化學反應的角度是可以的。雙氧水本身是強氧化劑,溫度、壓力都需要嚴格的控制。在那次事故中,原油停止輸送后,繼續往里面打雙氧水,在高溫的條件下就爆炸了,結果造成大量原油泄漏。
將雙氧水加到原油里脫硫,這個技術是誰鑒定的?把這個技術用到這個裝置里面去,是誰決策的?要不要經過安全論證?
我是搞石油化工的,知道雙氧水是強氧化劑,加到里面超過一定溫度,就容易發生強烈的氧化反應生熱,造成壓力的迅速增加,會把管線撐裂。這種可能性完全存在。所以我們對一些問題并不是不了解,而是沒有經過論證、分析,沒有經過安全論證就批準了技術的應用。這就是管理問題。
我所經歷過的一些事故,都是操作、管理方面的問題。
作為石油化工生產來講,確實存在易燃易爆,有些物料確實是有毒有害,但是,物料有毒有害不等于對周邊環境有損害,具體操作都是在密閉容器里進行的。所以,要嚴格遵守規章制度,全面落實安全生產措施。這都是管理問題。
應該說石油化工技術經過上個世紀的發展,從工藝技術的選擇,到設備材料的選擇,以及設備制造、施工管理、生產運行,都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完善的規章制度。只要按著規章制度去做,就能保證安全。違反規章制度,就會給你慘痛的教訓。
用科普解決“化工恐懼癥”
記者:中國目前的情況是,一方面對化工生產存在極大需求,另一方面“化工恐懼癥”日益嚴重,你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曹湘洪:從我國經濟發展形勢看,化工的產能還要繼續增加。國內畢竟仍處在工業化的中后期,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對化工產品的需求有增無減。
在近年來的經濟高速發展過程中,化工產業得到各地政府的高度重視,政府主動規劃,把化工產業都集中到化工園區,化工園區化發展的趨勢越來越明顯,使環保、安全問題得到了集中控制。在分布密度上,東部較多,西部也不少。從整體發展態勢看,是值得肯定的。
同時,化工園區的發展也存在著過度、過散、過亂的情況,而且低水平重復建設現象比較嚴重。有些地方只考慮地方經濟的發展,沒有考慮周邊的環境容量,致使存在產生污染環境的風險。
化工項目事故發生的次數和化工企業數量相比,比例是降低的。但是企業的總數在增加,事故的數量還是不少。這幾年強調安全生產以后,事故的數量有所下降。尤其是隨著我們科學技術的進步,現有措施的安全可靠性和過去相比得到明顯增強。
在石油化工生產中,為了確保安全,形成了完備的規章制度。只要違反規章制度,就很容易出現安全事故,這是制度管理上的問題。
造成“化工恐懼癥”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企業的責任,也有政府的責任。
企業沒有把自身的安全環保工作做好,造成一些重大安全事故。由于管理出現問題,廢水、廢氣、廢渣亂排亂放的問題嚴重影響當地居民的生產生活,部分地區甚至出現了“癌癥村”,致使老百姓在心理上受到很大影響,大家就認為以PX為代表的化工項目非常可怕。這是企業自身的原因。
另外,當地政府為了推動經濟發展,在允許化工企業在當地建設的過程中,沒有注意到項目建成后可能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如何去管控,或者出現安全、環保、監管不足的情況,客觀上也造成了一些事故。尤其是環境污染,造成周邊居民健康狀況堪憂。
如今,我們唯一的辦法就是加強科學知識的普及,用正確的輿論和科學知識來引導社會,讓更多的人了解煉油過程,了解化工過程,了解PX安全生產。
記者:從國際范圍看,發達國家目前也有“化工恐懼癥”,應該如何更好地向公眾普及煉油化工這樣的專業知識?
曹湘洪:科普的工作需要加強,但也面臨很多困難,如果還按傳統的方法進行科學普及,很難做好,現在很多人更多地通過網絡媒體獲知信息。但是,媒體報道信息往往具有選擇性。電視臺也存在著科普節目收視率較低的現狀,廣播電臺也不愿在科普方面投入過多的精力。
現在,一些真正了解真相的科學家、技術專家都不太敢說話了。當然,作為一名技術人員,還是應該把自己知道的事情通過各種渠道如實地告訴大家。
向公眾普及石油化工方面知識的最好主力還是社會團體,比如以各種學會為代表的第三方。要通過報刊雜志、廣播電視,以及互聯網,多渠道、全方位地對公眾進行科普教育。節選自《瞭望東方周刊》。
- 北化馬志勇課題組 Macromolecules:雙螺力敏色團ABPX在單/雙網絡彈性體中的力致變色與光致變色機理差異 2025-06-12
- 陸軍軍醫大學周躍、張建祥課題組《ACS Nano》:一種多功能超分子水凝膠用于防治椎板切除術后硬膜外纖維化粘連 2020-06-20
- 北大學子走進洛陽石化 調研PX產業真實情況 2014-07-18
- 新器件讓電子皮膚化身“數字顯示屏” 2016-04-19
- 迄今最輕薄太陽能電池問世 2016-03-01
- 德化工專家談德國為何不存在PX憂慮 2014-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