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報道 英國《每日郵報》網站6月9日發表題為《飛機可能很快將擁有“自愈”機翼:突破性材料可像血液一樣凝固,幫助翼面進行自我修復》的報道稱,機翼上的細小裂縫可能導致飛機停飛,從而造成數百萬英鎊的損失。
但英國化學家有了解決方法——一種自我修復的化合物,它能使機翼像人體皮膚一樣進行自我修復。
報道稱,這種化合物還可被用于制造自我修復式手機屏幕和自動修復缺口的指甲油。
據說,在英國布里斯托爾大學進行的這項研究是“從一個信封的背面開始的”,以尋找防止機翼等處出現細小裂縫的方法。
報道稱,他們的解決方法涉及將空心的微球體加入碳纖維復合材料中。
這些材料受到撞擊時會破裂,釋放出一種液體修復劑,這種修復劑會滲入破損的裂縫中。
報道稱,修復劑接著會遇到催化劑,催化劑會引發快速的化學反應使修復劑硬化。
試驗顯示,修復后的材料與破損前一樣堅固。
完全硬化需要數小時至一天,溫度越高速度越快。
首席研究員、研究催化作用的教授鄧肯·沃斯解釋說:“我們從人體獲得了靈感。”
“我們沒有進化到可以抵御任何傷害的程度,如果我們可以像這樣,我們的皮膚將和犀牛的一樣厚。但如果我們受傷了,傷口會流血,然后結疤,最后愈合。”
“我們只是使合成材料擁有了同樣的功能:制作某種可以自愈的材料。”
研究團隊花了3年的時間發展這一技術,如今正計劃“在不久的將來”將其推向市場,歐萊雅已表示對此有興趣。
沃斯教授還說:“我們無疑將進入這樣一個階段,即今后5到10年里,將出現破損后可以自我修復的手機屏幕等東西。”
這一研究成果是在英國皇家學會的“催化改進協會”大會上首次展示的。
報道稱,自愈技術問世于2001年,當時美國伊利諾伊大學的研究人員創造了一種可以自我修復的塑料,人們目前正在研究自愈式混凝土。
伊利諾伊大學的研究團隊2014年創造了一種聚合物。根據他們的展示,這種聚合物可以修復直徑長達3厘米的孔洞。
報道稱,除了幫助挽救生命外,自愈技術還可以大大降低航空公司安檢工作的成本。
此外,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的研究人員將通常在活火山附近出現的一種細菌與乳酸鈣一起混入混凝土。
當混凝土出現裂縫時,將水倒入裂縫,水便會“喚醒”這種細菌。
一旦活躍起來,這種細菌便會“吞食”乳酸鈣并分泌使裂縫閉合的石灰石。
- 中國科大龔興龍教授團隊《Compos. Part B-Eng.》:基于珍珠層靈感的剪切變硬膠基智能材料實現力-電-熱耦合多體防護 2024-05-05
- 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研究人員設計出了一種可以在極端機械損傷條件下自我修復的新材料 2018-05-30
- 斯坦福大學鮑哲南教授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陳曉東教授:具有可拉伸,抗撕裂和自我修復的四重氫鍵交聯超分子聚合物薄膜電極材料 2018-04-16
- 浙大潘鵬舉/余承濤團隊 Adv. Mater.:基于聚合物熔融-重結晶構筑自硬化形狀記憶材料 2025-05-10
- 哈工大冷勁松院士團隊 ACS Nano 綜述:智能聚合物微球的制備、微觀結構、激勵響應特性及其應用 2025-05-09
- 同濟大學杜建忠/朱云卿/賀石生團隊 ACS Nano:骨靶向聚合物載體高效遞送核酸治療骨轉移瘤 2025-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