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韓曉軍教授課題組在微流控領域取得新進展
2015-07-24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支持下,哈工大化工學院韓曉軍教授課題組近期在微流控領域取得系列進展。研究成果“基于微流控技術的陰陽微米馬達的制備及其在可控藥物釋放方面的應用”發表在《Small》雜志上(影響因子 8.368),“基于微流控技術的形貌可控聚鄰苯二胺-銀納米粒子復合物的合成”以封面論文發表在另一化工領域國際期刊上。
微流控技術是近年來迅速發展的一門技術,可用于芯片實驗室以及化學合成等領域。其優點在于反應條件精確可控、樣品用量小。這兩項研究充分利用這些特點,通過調節樣品進樣速度,以嵌段聚合修飾的納米粒子(包括金納米粒子,金納米棒和鉑納米粒子等)和鄰苯二胺為反應基元,制備出半面是聚合物、半面是納米粒子的陰陽空心囊泡結構和形貌分別為帶狀、球狀的銀納米粒子修飾的聚鄰苯二胺結構。對于金屬納米粒子區域內含有鉑粒子陰陽囊泡結構,可以作為微米馬達,其運動速度可以通過改變過氧化氫溶液的濃度來控制;并且基于金納米棒的吸光放熱能力,利用激光來實現對馬達運載藥物的可控釋放。
韓曉軍教授為化工學院生物分子與化學工程系主任,城市水資源與水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成員。他在英國工作多年,于2009年以引進人才到哈工大工作,主持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基金等科研項目10項,迄今在多家國際權威刊物上發表SCI論文69篇。
微流控技術是近年來迅速發展的一門技術,可用于芯片實驗室以及化學合成等領域。其優點在于反應條件精確可控、樣品用量小。這兩項研究充分利用這些特點,通過調節樣品進樣速度,以嵌段聚合修飾的納米粒子(包括金納米粒子,金納米棒和鉑納米粒子等)和鄰苯二胺為反應基元,制備出半面是聚合物、半面是納米粒子的陰陽空心囊泡結構和形貌分別為帶狀、球狀的銀納米粒子修飾的聚鄰苯二胺結構。對于金屬納米粒子區域內含有鉑粒子陰陽囊泡結構,可以作為微米馬達,其運動速度可以通過改變過氧化氫溶液的濃度來控制;并且基于金納米棒的吸光放熱能力,利用激光來實現對馬達運載藥物的可控釋放。
韓曉軍教授為化工學院生物分子與化學工程系主任,城市水資源與水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成員。他在英國工作多年,于2009年以引進人才到哈工大工作,主持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基金等科研項目10項,迄今在多家國際權威刊物上發表SCI論文69篇。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xu)
相關新聞
- 中國科大龔興龍教授團隊 Small:界面工程輔助3D打印硅橡膠復合材料 - 協同優化抗沖擊性能與電磁干擾屏蔽效能 2025-05-01
- 華工郭建華、蔣興華團隊 CEJ:具有優異吸波性能和紅外/微波刺激響應形狀記憶功能的自修復型FCIP/RGO/PUU柔性復合材料 2025-04-20
- 廣西大學徐傳輝教授/黃柏助理教授 Small:疏水改性真黑色素提升分散性構建的高光熱相變橡膠復合材料 2025-04-16
- 湘潭大學王秀鋒教授 Lab Chip:基于熱反饋實現個性化水合管理的皮膚可貼合微流控技術 2024-11-02
- 湘潭大學王秀鋒/賓州州立程寰宇 Adv Sci:用于汗液定量分析的皮膚可貼合雙流體紙基微流控技術 2024-02-04
- 川大張興棟院士團隊王啟光/樊渝江 AM:靶向軟骨細胞的可注射在體FGF18基因編輯和自潤滑雜化外泌體微凝膠用于骨關節炎治療 2024-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