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布朗大學王來生教授到中科院應化所交流
2016-04-18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4月14日,布朗大學王來生教授應邀來到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作了題為“硼團簇轉變為硼墨烯和硼球烯”的學術報告。所內相關領域的科研人員和研究生參加了本次學術報告會。
通過此次學術報告,大家對光電子能譜的基本原理有了更好的認識,感受到王來生教授的深厚學術功底和他對前沿科學問題的透徹分析能力,領悟到在現代科學研究中學科交叉應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會后,與會人員踴躍提問,王來生教授詳細解答。
王來生教授是美國布朗大學博士生導師,美國物理學會院士、美國科學促進會院士,美國約翰-西蒙-古根海姆獎獲得者。王來生,1982年本科畢業于武漢大學;1990年畢業于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導師為李遠哲教授;之后,在美國萊斯大學師從Richard E.Smalley教授繼續深造;1993年,任華盛頓大學&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教授;2009年,任布朗大學教授。王來生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用陰離子光電子能譜研究原子簇的電子結構、自由多電荷陰離子的氣相研究及其溶劑化等,他所領導的研究團隊已在物理、化學領域發表高質量學術論文430多篇。其中僅在Science、Nature、Nature Materials、Phys. Rev. Lett.、PNAS、J. Am. Chem. Soc.、Angew. Chem.等多種頂級學術期刊就發表了近百篇論文,在國際團簇科學研究領域中享有很高的學術聲譽。

王來生教授是美國布朗大學博士生導師,美國物理學會院士、美國科學促進會院士,美國約翰-西蒙-古根海姆獎獲得者。王來生,1982年本科畢業于武漢大學;1990年畢業于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導師為李遠哲教授;之后,在美國萊斯大學師從Richard E.Smalley教授繼續深造;1993年,任華盛頓大學&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教授;2009年,任布朗大學教授。王來生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用陰離子光電子能譜研究原子簇的電子結構、自由多電荷陰離子的氣相研究及其溶劑化等,他所領導的研究團隊已在物理、化學領域發表高質量學術論文430多篇。其中僅在Science、Nature、Nature Materials、Phys. Rev. Lett.、PNAS、J. Am. Chem. Soc.、Angew. Chem.等多種頂級學術期刊就發表了近百篇論文,在國際團簇科學研究領域中享有很高的學術聲譽。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xu)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