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印發《關于中央部門所屬高校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的指導意見》
2016-07-19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今天從教育部獲悉,為繼續推動和支持中央部門所屬高校(以下簡稱中央高校)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高高校教學水平、創新能力和人才培養質量,教育部決定,在“十三五”期間實施中央高校教育教學改革專項。以支撐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為導向,在統籌推進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進程中,建設一流本科教育,全面提高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切實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要點一覽
◎允許參與創新創業的學生調整學業進程,保留學籍休學創新創業
◎教授、副教授(高級職稱教師)要更多承擔本科教學任務
◎對傳統學科專業進行更新升級
◎建設與行業企業共建共享的協同育人實踐基地
◎建設一批優質在線開放課程
◎改革學生選拔方式、人才培養模式、學生管理辦法等
◎繼續實施好“對口支援西部地區高等學校計劃”
總體目標
到2020年,中央高校人才培養中心地位和本科教學基礎地位得到進一步鞏固和加強,學科專業結構和人才培養類型結構更加適應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協同育人機制更加優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形成制度化成果,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教師培訓體系實現制度化、專業化、網絡化,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取得新進展,高等教育發展更加協調,涌現出一批社會公認、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本科教育高校。
主要任務
深入推進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
鞏固本科教學基礎地位
調整優化學科專業結構
完善協同育人機制
著力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
建立完善拔尖人才培養體制機制
服務西部地區高等教育發展
(一)深入推進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
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堅持把深入推進創新創業教育改革作為中央高校教育教學改革的突破口和重中之重。牢固樹立科學的創新創業教育理念,把創新創業教育作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內在要求和應有之義,修訂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將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作為評價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指標。健全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促進包括通識課、專業課在內的各類課程與創新創業教育有機融合,挖掘和充實各類課程的創新創業教育資源。改革教學方式方法,廣泛開展啟發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改革教學和學籍管理制度,完善個性化的人才培養方案,建立創新創業學分積累和轉換制度,允許參與創新創業的學生調整學業進程,保留學籍休學創新創業。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支持學生參加國家級創新創業大賽。
(二)鞏固本科教學基礎地位
教授、副教授(高級職稱教師)要更多承擔本科教學任務,不斷提高高校教學水平。完善管理辦法,落實教授給本科生上課基本制度,將承擔本科教學任務作為教授聘任的基本條件,讓優秀的教師為本科一年級學生上課。普遍建立教師教學發展中心,開展教師培訓、教學咨詢服務、教學改革研究、教學質量評估,建設優質教學資源,提升教師教學能力和業務水平;發揮國家級教師教學發展示范中心的示范、輻射、引領作用。
(三)調整優化學科專業結構
制訂高校學科專業建設發展規劃,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結合辦學定位、學科特色,加強內涵建設,合理布局學科專業。優化學科專業結構,積極設置“互聯網+”“中國制造2025”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領域亟需相關專業,調減與學校辦學定位不相符的專業,推動教育資源向服務國家、區域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的專業集群匯聚。對傳統學科專業進行更新升級,用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更新教學內容,調整專業培養目標和建設重點,優化人才培養方案,推進專業綜合改革,提高高校優勢特色專業集中度。
(四)完善協同育人機制
推進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間的協同,與實務部門、科研院所、相關行業部門共同推進全流程協同育人,建立培養目標協同、教師隊伍協同、資源共享協同、管理協同機制,加強高校教師與實務部門專家雙向交流。建設與行業企業共建共享的協同育人實踐基地,共同研究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共同制定教學、學生管理、安全保障制度,共同推進開放共享,吸納其他高校到基地進行實踐教學。繼續推進國家試點學院改革,運用協同育人等方式,不斷創新試點學院人才培養機制,深化高等教育綜合改革。加強綜合實訓中心建設,兼顧基礎與前沿,統籌各類實驗教學資源,構建功能集約、資源共享、開放充分、運作高效的專業類或跨專業類的實驗教學平臺。
(五)著力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
具有學科專業優勢和現代教育技術優勢的高校,要以受眾面廣量大的公共課、基礎課和專業核心課為重點,致力于以學為本的課程體系重塑、課程內容改革,建設一批以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為代表、課程應用與教學服務相融通的優質在線開放課程。創新在線課程共享與應用模式,推動優質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共享、不同類型高校小規模定制在線課程應用、校內校際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推進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與學方式方法變革。高校要完善管理制度,將教師建設和應用在線課程合理計入教學工作量,將學生有組織學習在線課程納入學分管理,對課程建設質量、課程運行效果進行監測評價。建設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全面推進信息化實踐教學平臺建設,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實現優質實驗教學資源開放共享。
(六)建立完善拔尖人才培養體制機制
加強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優勢基礎學科青年英才培養,繼續實施“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在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科學和計算機科學等五個學科深入探索,完善拔尖學生選拔機制,深化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機制改革,吸引優秀學生投身基礎科學研究,形成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良好氛圍。發揮“拔尖計劃”的示范輻射作用,推動各高校轉變教學理念,改革學生選拔方式、人才培養模式、學生管理辦法等,提高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水平。
(七)服務西部地區高等教育發展
繼續實施好“對口支援西部地區高等學校計劃”,以人才培養工作為中心,促進受援高校實現人才培養質量、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能力、教師隊伍水平和學校管理水平等四個方面顯著提升。重點加強受援高校師資隊伍建設,為受援高校定向培養碩士和博士研究生。加強支援高校教師支教、管理干部掛職和受援高校教師進修、管理干部鍛煉的雙向交流。
要點一覽
◎允許參與創新創業的學生調整學業進程,保留學籍休學創新創業
◎教授、副教授(高級職稱教師)要更多承擔本科教學任務
◎對傳統學科專業進行更新升級
◎建設與行業企業共建共享的協同育人實踐基地
◎建設一批優質在線開放課程
◎改革學生選拔方式、人才培養模式、學生管理辦法等
◎繼續實施好“對口支援西部地區高等學校計劃”
總體目標
到2020年,中央高校人才培養中心地位和本科教學基礎地位得到進一步鞏固和加強,學科專業結構和人才培養類型結構更加適應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協同育人機制更加優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形成制度化成果,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教師培訓體系實現制度化、專業化、網絡化,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取得新進展,高等教育發展更加協調,涌現出一批社會公認、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本科教育高校。
主要任務
深入推進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
鞏固本科教學基礎地位
調整優化學科專業結構
完善協同育人機制
著力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
建立完善拔尖人才培養體制機制
服務西部地區高等教育發展
(一)深入推進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
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堅持把深入推進創新創業教育改革作為中央高校教育教學改革的突破口和重中之重。牢固樹立科學的創新創業教育理念,把創新創業教育作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內在要求和應有之義,修訂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將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作為評價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指標。健全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促進包括通識課、專業課在內的各類課程與創新創業教育有機融合,挖掘和充實各類課程的創新創業教育資源。改革教學方式方法,廣泛開展啟發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改革教學和學籍管理制度,完善個性化的人才培養方案,建立創新創業學分積累和轉換制度,允許參與創新創業的學生調整學業進程,保留學籍休學創新創業。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支持學生參加國家級創新創業大賽。
(二)鞏固本科教學基礎地位
教授、副教授(高級職稱教師)要更多承擔本科教學任務,不斷提高高校教學水平。完善管理辦法,落實教授給本科生上課基本制度,將承擔本科教學任務作為教授聘任的基本條件,讓優秀的教師為本科一年級學生上課。普遍建立教師教學發展中心,開展教師培訓、教學咨詢服務、教學改革研究、教學質量評估,建設優質教學資源,提升教師教學能力和業務水平;發揮國家級教師教學發展示范中心的示范、輻射、引領作用。
(三)調整優化學科專業結構
制訂高校學科專業建設發展規劃,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結合辦學定位、學科特色,加強內涵建設,合理布局學科專業。優化學科專業結構,積極設置“互聯網+”“中國制造2025”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領域亟需相關專業,調減與學校辦學定位不相符的專業,推動教育資源向服務國家、區域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的專業集群匯聚。對傳統學科專業進行更新升級,用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更新教學內容,調整專業培養目標和建設重點,優化人才培養方案,推進專業綜合改革,提高高校優勢特色專業集中度。
(四)完善協同育人機制
推進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間的協同,與實務部門、科研院所、相關行業部門共同推進全流程協同育人,建立培養目標協同、教師隊伍協同、資源共享協同、管理協同機制,加強高校教師與實務部門專家雙向交流。建設與行業企業共建共享的協同育人實踐基地,共同研究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共同制定教學、學生管理、安全保障制度,共同推進開放共享,吸納其他高校到基地進行實踐教學。繼續推進國家試點學院改革,運用協同育人等方式,不斷創新試點學院人才培養機制,深化高等教育綜合改革。加強綜合實訓中心建設,兼顧基礎與前沿,統籌各類實驗教學資源,構建功能集約、資源共享、開放充分、運作高效的專業類或跨專業類的實驗教學平臺。
(五)著力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
具有學科專業優勢和現代教育技術優勢的高校,要以受眾面廣量大的公共課、基礎課和專業核心課為重點,致力于以學為本的課程體系重塑、課程內容改革,建設一批以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為代表、課程應用與教學服務相融通的優質在線開放課程。創新在線課程共享與應用模式,推動優質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共享、不同類型高校小規模定制在線課程應用、校內校際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推進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與學方式方法變革。高校要完善管理制度,將教師建設和應用在線課程合理計入教學工作量,將學生有組織學習在線課程納入學分管理,對課程建設質量、課程運行效果進行監測評價。建設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全面推進信息化實踐教學平臺建設,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實現優質實驗教學資源開放共享。
(六)建立完善拔尖人才培養體制機制
加強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優勢基礎學科青年英才培養,繼續實施“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在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科學和計算機科學等五個學科深入探索,完善拔尖學生選拔機制,深化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機制改革,吸引優秀學生投身基礎科學研究,形成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良好氛圍。發揮“拔尖計劃”的示范輻射作用,推動各高校轉變教學理念,改革學生選拔方式、人才培養模式、學生管理辦法等,提高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水平。
(七)服務西部地區高等教育發展
繼續實施好“對口支援西部地區高等學校計劃”,以人才培養工作為中心,促進受援高校實現人才培養質量、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能力、教師隊伍水平和學校管理水平等四個方面顯著提升。重點加強受援高校師資隊伍建設,為受援高校定向培養碩士和博士研究生。加強支援高校教師支教、管理干部掛職和受援高校教師進修、管理干部鍛煉的雙向交流。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xu)
相關新聞
- 2019年度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候選項目/候選人審查結果公布 | 多項高分子材料類項目入選 2019-07-24
- 2017年度高等學?茖W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授獎項目 | 高分子科學相關項目 2017-12-04
- “雙一流”政策你真的讀懂了嗎? 2016-08-01
- 教育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 財政部發布《關于加快新時代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的意見》 2020-09-22
- 聚焦高等教育改革:大學如何走出“象牙塔” 2016-11-03
- 教育部最新政策出臺,從幼升小到高考全面改革 2016-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