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外科夢工場團隊在3D打印可降解納米磁性吻合器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開發出3D打印可降解磁吻合環,可大范圍應用在中小血管磁吻合重建、特殊臨床病例個性化治療等醫學領域。據悉,該研究技術為國際首創,在磁外科領域具有革命性意義。
11月25日下午,在西安交大一附院外科夢工場舉辦了國際首創3D打印可降解納米磁性吻合器新聞發布會,西安交大校長助理、醫學部副主任、外科夢工場學科帶頭人呂毅教授正式向社會及媒體發布最新研究成果。
呂毅介紹磁外科設備
呂毅教授詳細介紹了該項技術的背景與優勢,他介紹說,在臨床中,由于患者病發血管粗細、病變程度都具有差異性,該項技術成功實現了通過3D打印制作可定制化、個性化的可降解納米磁性吻合器,推動了精準醫療發展。同時,該項技術能夠有效地減輕手術給患者帶來的痛苦與危害,對磁外科發展具有革命性促進作用。呂毅教授表示,今后外科夢工場科研人員將進一步優化和改進磁環的磁力和致密程度,爭取早日將這項技術應用在臨床上,為更多患者帶來希望。
技術主要發明人、外科夢工場助理研究員史愛華博士現場展示了通過3D打印制作完成的可降解磁吻合環的完整過程。3D打印可降解磁吻合環技術將可降解材料聚乳酸(PLA)和釹鐵硼磁粉按一定質量比加入雙螺桿擠出機擠出并造粒,再將烘干后的混合物顆粒加入雙螺桿擠出機制備打印絲,隨后將含有磁性粒子的打印絲通過熔融沉積型3D打印機打印,充磁后得到特殊形狀的磁性吻合環,具有無須加工模具、成本低、速度快等特點。
3D打印的可降解磁吻合環
在以往磁外科的臨床研究過程中,個體化磁環加工難度極大,往往需要等待約1個月才能制作完成,且無法在人體內降解。該項技術創新地、原創地將3D打印技術與可降解磁性材料完美結合。可依據不同患者的病灶需求定制設計,以3D打印方式精準加工、快速成型,制作完成復雜形狀的磁吻合環,具有精準化、個性化等顯著優勢。同時,該磁吻合環在人體內具有可降解性,人體體內不會殘留磁性異物,對人體健康不會產生危害。
該技術的研發成功極大地拓展了磁吻合技術在人體復雜部位吻合重建的適用性,將極大地解決以往手術難度大、吻合時間長、術后并發癥高的問題。
- 青科大烏皓/段詠欣/張建明Macromolecules: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纖維素納米晶在聚乳酸對映體共混物中選擇性成核機制研究 2025-03-05
- 寧波材料所汪龍/川大楊偉 Macromolecules:具有可控泡孔尺寸的超韌聚乳酸共混物泡沫 2024-11-12
- 南開大學史偉超課題組 Macromolecules:揭示手性調控聚乳酸的液-液相分離和結晶的熱力學機制 2024-09-18
- 寧波材料所趙文杰、嚴明龍 Small:污損抑制/阻抗與自我更新協同的可降解有機硅水凝膠涂層 2025-05-10
- 華東師大張利東教授團隊 AHM:新型醫療器械 - 可降解且具有梯度硬度的水凝膠介入導管 2025-04-30
- 吉大孫俊奇、李懿軒團隊 Carbohyd. Polym.:用于無害化處理柔性印刷電路板的高穩定性、可循環與可降解的可逆交聯水塑料 2025-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