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大學高效穩定鈣鈦礦LED研究取得進展
2017-01-09 來源:鄭州大學
近日,鄭州大學材料物理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的史志鋒副教授等人與吉林大學合作,在新型鈣鈦礦基發光器件方面取得新進展,成功制備出高效穩定的全無機鈣鈦礦綠光LED,該器件表現出非常優異的工作穩定性。相關結果發表在《納米快報》上。
鈣鈦礦材料最初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是在新型太陽能電池領域,在短短的幾年內鈣鈦礦基太陽能電池已實現超過22%的轉換效率,展現出良好的應用前景。但是,受限于鈣鈦礦薄膜較差的成膜特性以及相對較低的熒光量子效率,其在發光、顯示以及激光領域的發展一直比較緩慢。同時,穩定性不高也一直制約著傳統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材料在光電器件中的應用。為了克服以上困難,研究人員嘗試采用全無機鈣鈦礦CsPbBr3量子點作為發光層來改善器件的發光性能。該新型量子點體系采用簡單的低溫溶液方法制備,熒光量子效率超過85%,較傳統的鎘系量子點具有更高的發光純度。

該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以及鄭州大學優秀青年教師發展基金等項目的支持。
原文鏈接:http://pubs.acs.org/doi/abs/10.1021/acs.nanolett.6b04116
鈣鈦礦材料最初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是在新型太陽能電池領域,在短短的幾年內鈣鈦礦基太陽能電池已實現超過22%的轉換效率,展現出良好的應用前景。但是,受限于鈣鈦礦薄膜較差的成膜特性以及相對較低的熒光量子效率,其在發光、顯示以及激光領域的發展一直比較緩慢。同時,穩定性不高也一直制約著傳統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材料在光電器件中的應用。為了克服以上困難,研究人員嘗試采用全無機鈣鈦礦CsPbBr3量子點作為發光層來改善器件的發光性能。該新型量子點體系采用簡單的低溫溶液方法制備,熒光量子效率超過85%,較傳統的鎘系量子點具有更高的發光純度。

圖1:(a)CsPbBr3量子點的透射電子顯微鏡照片,插圖為單個CsPbBr3量子點高分辨透射電鏡圖;(b)CsPbBr3量子點的尺寸分布圖;(c)CsPbBr3量子點的能量色散譜圖;(d)CsPbBr3量子點薄膜的X射線衍射圖;(e)CsPbBr3量子點溶液的光發射和吸收譜,以及n-MgZnO和p-MgNiO薄膜的吸收譜;(f)CsPbBr3量子點溶液的瞬態熒光曲線。
圖2:(a)上方為p-MgNiO/CsPbBr3/n-MgZnO/n+-GaN異質結器件的制備流程圖,下方為每一層所對應的掃描電子顯微鏡表面形貌圖;(b)器件結構示意圖;(c)整個器件結構的斷面掃描電子顯微鏡照片;(d)該多層異質結夠的簡化能帶示意圖。
圖3:(a)該發光器件的電流密度-電壓曲線以及亮度-電壓曲線;(b)器件在不同電壓下的電致發光譜以及6伏驅動電壓下的發光照片;(c)器件的電流效率-電壓曲線以及外量子效率-電壓曲線;(d)器件的色坐標圖,以及器件工作時照亮“鄭州大學”logo的實物圖。(e)實驗證實:鈣鈦礦綠光LED可用于激發CdSe量子點的熒光發射;(f)鈣鈦礦LED的發光區域在不同驅動電壓下的顯微鏡照片,用于評價器件的發光均勻性。
圖4:(a)工作電壓為8伏時,鈣鈦礦LED的發光強度隨時間的變化;(b)鈣鈦礦LED連續工作10小時下的發光強度衰減曲線,插圖顯示在不同工作時間內的器件發光照片;(c)鈣鈦礦LED連續工作10小時內電致發光譜的演變。
對于鈣鈦礦LED而言,工作穩定性是限制其走向實用化的關鍵。而目前已報道的鈣鈦礦基LED均是采用有機或聚合物材料作為電荷注入層,其本身的不穩定性不利于器件在大電流下的長時間工作。鄭州大學材料物理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的史志鋒等人創新性地采用無機氧化物半導體作為電荷注入層,首次制備出基于CsPbBr3量子點的全無機異質結構(p-NiMgO/CsPbBr3/n-MgZnO/n+-GaN),該器件的亮度可達3809 cd/m2,外量子效率約為2.39%。更重要的是,該多層異質結構器件在無封裝、空氣環境條件下,可在直流驅動下連續工作10小時以上,其工作穩定性要大大優于采用傳統聚合物材料(如PCBM、PEDOT等)作為載流子注入層的鈣鈦礦LED報道。該器件結構既可以充分發揮CsPbBr3量子點材料高光學增益的獨特優勢,又能結合Zn(Mg)O、Ni(Mg)O系薄膜材料工藝成熟、導電穩定和結晶特性良好等優點,對于新型鈣鈦礦LED的研制及其電致發光的物理機制研究具有重要意義。這對未來高穩定性鈣鈦礦基LED的設計與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有望推動其產業化進程。該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以及鄭州大學優秀青年教師發展基金等項目的支持。
原文鏈接:http://pubs.acs.org/doi/abs/10.1021/acs.nanolett.6b04116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xu)
相關新聞
- 華南理工王志明、港科大林榮業/唐本忠 AM:涉及熱激子的雙通道階梯能量轉移策略構建具有窄發射和高亮度特性的高效穩定藍色OLED 2025-03-29
- 東華大學覃小紅教授、張雪萍研究員 Adv. Mater.:高效穩定超吸濕海綿用于可持續的大氣水收集與發電 2024-11-12
- 江蘇科技大學郭峰/施偉龍 CEJ:g-C3N4框架中引入羥基和富含π電子域以增強無犧牲劑光催化H2O2生成的性能 2024-09-23
- 南科大郭旭崗/馮奎/廉卿團隊 Nat. Mater.:基于氰基功能化n-型高分子半導體電子傳輸層的高性能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2025-03-05
- 華南師范大學姜小芳教授《Nano Lett.》:基于膽甾相液晶聚合物薄膜的波長可調諧鈣鈦礦圓偏振微納單模激光 2025-03-04
- 華南師范大學胡小文 AFM:基于膽甾相液晶聚合物薄膜的鈣鈦礦圓偏振光電探測器 2025-02-20
- 華南理工大學趙祖金教授課題組 Sci. Adv.: 純有機室溫磷光敏化劑制備高性能超熒光OLED 2025-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