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共軛聚合物備受關注,在有機電致發光(OLED)、有機太陽能電池(OPV)、有機場效應晶體管(OFET)等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然而,共軛聚合物作為活性材料在儲能器件,如超級電容器等電化學儲能領域的應用卻鮮見報道。這主要是由于現有的共軛聚合物大多比電容較低、循環穩定性不高以及氧化還原可逆性較差等,使其作為超級電容器的電極材料受到很大的限制。針對此難題,南京郵電大學黃維院士團隊的賴文勇教授課題組提出了超支化共軛微孔聚合物電極材料的設計思路,將富氮的三并咔唑單元引入超支化共軛聚合物結構中,研制了一類新結構體系的共軛微孔聚合物電極材料(TAT-CMP-1和TAT-CMP-2),實現了贗電容特性。構筑的超級電容器表現出優異的比電容行為和電化學循環穩定性,拓展了共軛聚合物在儲能器件領域的應用。
深入系統的研究發現,超支化的共軛微孔結構顯著提高了該類材料的比表面積,增加了電荷與電極的接觸;而且,由于富氮的三并咔唑單元具有大平面π共軛結構、高電化學穩定性和空穴傳輸特性,使所制得的共軛微孔聚合物材料克服了傳統共軛聚合物低循環穩定性和較差的氧化還原可逆性的弱點。其中TAT-CMP-2作為電極材料在電流密度為1 A?g-1時實現了比電容183 F?g-1,儲能器件性能高于傳統的多孔碳材料超級電容器。更重要的是,該類材料還表現出很好的循環穩定性,在較高的電流密度10 A?g-1下,循環10000次,比電容也僅衰減5%。該研究率先發展了化學摻雜的方法構筑共軛微孔聚合物,實現了高效、穩定的電化學儲能,為設計開發新型高性能的電化學儲能材料提供了新的思路,拓展了共軛聚合物在儲能器件領域的應用,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相關結果發表在Chemical Science 上。該工作由南京郵電大學黃維院士團隊的賴文勇教授課題組與揚州大學的龐歡教授課題組合作完成,第一作者為博士生李祥春。該工作得到了國家重點基礎研究計劃青年科學家專題項目(青年973,2014CB648300)、國家基金委優秀青年基金(21422402)、江蘇特聘教授(RK030STP15001)等項目的資助和支持。
論文鏈接:http://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Landing/2017/SC/C6SC05532J#!divAbstract
- 中科院長春應化所韓艷春團隊 AFM:彈性體基體中構建連續共軛聚合物網絡 - 實現高拉伸性與高電學性能兼得 2025-03-25
- 南科大馮奎、郭旭崗/海南大學陳志才 Angew 綜述:高性能有機電化學晶體管共軛聚合物的分子設計策略、應用和前景 2025-01-09
- 華南理工大學郭子豪課題組 AFM : 具有超低閾值電壓的n型有機電化學晶體管 2024-11-01
- 西安交大張志成教授、高登峰教授 AFM:自由體積和能帶結構協同調控助力聚合物電介質高儲能性能 2025-05-11
- 華科大周華民教授、劉洋教授團隊 Nat. Mater.: 高熵高儲能鐵電聚合物 2025-04-12
- 同濟大學楊建明/杜艾/周斌 AFM:流變匹配策略實現超低儲能模量墨水3D打印無添加氣凝膠 2025-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