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納米管和石墨烯具有較好的力學性能和柔韌性、高電導、高熱導等一系列優異特性,將納米碳材料作為原材料,用于組裝/制備新型的高強度、結構-功能一體化的宏觀纖維材料已經由大量報道。
浙江大學高超教授近期在Nano-Micro Letters 上發表綜述文章,總結了碳納米管基和石墨烯基宏觀纖維的組裝方法,比較了這些纖維材料的力學性能,分析了力學性能的影響因素,最后一維碳納米管基和石墨烯基宏觀纖維的發展進行了展望。
圖 1 a) 基于聚合物凝聚紡絲法紡絲CFs的實驗裝置示意圖, b)CF的SEM圖,c)在襯底上沉積的色帶(黑色箭頭表示主軸),d) DNA-SWNT纖維的SEM圖,e) 覆蓋DNA的SWNT管束橫截面的放大圖像,f)一個10米長的MWNT纖維纏繞在螺旋形階梯上。
圖 2 a) 偏光顯微鏡觀察的分散在123%硫酸中的單壁碳納米管,b) 碳納米管a -1/2方向的場發射掃描電子顯微鏡(FEGSEM)圖像,c)混煉和擠出整齊的單壁碳納米管纖維的儀器設備,d)從毛細管中擠出的單壁碳納米管液體流, e)一個30米長的水固化單壁碳納米管纖維卷軸。
圖 3 a) 纖維低倍SEM圖, b) 纖維高倍SEM圖, c,d) 中空的橫截面的SEM圖像,e)折疊絲帶的SEM圖像,f)固體纖維的SEM圖像。
圖 4 a )鎢絲浸入單壁碳納米管膠體溶液的光學照片(上插圖;刻度欄5毫米);在撤出過程中形成的單壁碳納米管纖維(主面板;刻度桿10毫米);下部插入SEM圖像是在虛線圈中放大的單壁碳納米管纖維(刻度桿10毫米)b) SWNT纖維的實驗裝置和形成機理圖。
圖 5 a) 從獨立碳納米管陣列中拉出的單個CF , b) 碳納米管陣列的放大圖像, c)碳納米管陣列的SEM圖像,d) a)中紗線的掃描電鏡圖像(插圖是一個單線程的CFS的TEM圖像),e) CF的低倍SEM圖像,f) CF的高倍SEM圖像,g)CF在鎳絲周圍形成一個環,然后扭曲, h)雙捻光纖的SEM圖像。
圖 6 a) 人的頭發和兩種生長的單壁碳納米管纖維的光學圖像,b) CF的低放大倍的SEM圖像,c) CF的高放大倍的SEM圖像,d) 單壁碳納米管纖維的頂視圖的HRTEM圖像,e) 主軸對準25的直接紡絲工藝圖,f) 爐軸線正常時的直接紡絲工藝圖,g) 從主軸(左)到第二個主軸(右)CFS缺口照片,h) 低放大率下的CF的掃描電鏡圖像,i) 高放大率下的CF的掃描電鏡圖像,j) 從爐中取出的扭曲的CF,k) CFs彎曲引起的扭結的SEM圖像,l) CFs反手結的SEM圖像。
圖 7 a) 2mm厚的碳納米管薄膜制成的200nm厚CF的SEM圖像,b) 左邊示意圖說明了加捻過程對薄膜延伸率的影響,右邊分別為薄膜的無應變和應變部分的SEM圖像,c) 彈簧狀CNT的紡紗工藝圖解,d) 一個4.4mm長的、高度一致的、完全排列的繩索的SEM圖像,e) Fermat型卷軸的SEM圖像,f) Archimedean型卷軸的SEM圖像,g) 雙阿基米德型卷軸的SEM圖像,(插圖中分別可以說明);h,i) Si3N4NT@MWNT的雙卷紗的SEM圖,較亮的區域為多壁碳納米管,j) TiO2@MWNT紗的SEM圖,k) 95% LiFePO4@MWNT紗反手結的SEM圖,l) 兩個88% SiO2@MWNT紗之間的卡里克彎結,m) 縫在芳綸織物上的85% TiO2@MWNT紗的照片。
圖 8 a) 拉伸-干燥紡絲工藝示意圖和紡線狀DWNT纖維的光學圖像,b,c) CNT棉纖維的掃描電鏡圖像,d) 用金剛石拉絲模拉制CNT薄膜的纖維成形示意圖。
圖 9 a) 具有手性相指紋結構的GO水性分散體的POM觀察,b,c) GO手性液晶的低溫SEM圖像和POM織構,d) GF的緊結,e,f) 使用多孔噴絲板生產GO紗線的照片,g) POM觀察的凝膠態光纖GO的雙折射,h) GO纖維的SEM圖,i) GO纖維的放大截面。
圖 10 A)GO纖維組裝過程的SEM圖像,B) 濕法紡絲GO纖維的裝置示意圖,C) 濕法紡絲GO纖維的組裝機理。
圖 11 a) GO多孔纖維的制備方案,f) GO中空纖維的制備方案,b) GPFs折疊的SEM圖,c) GPFs拉伸的SEM圖,d) GPFs斷口形貌的SEM圖,e) GPFs的核殼結構模型圖,g) 凝固浴中GO-HFs的照片,i) 自然干燥的GO-HFs的照片,h) 自然干燥的GO-HFs的SEM圖,j) 鏈狀的GO-HF的照片。
圖 12 a)同軸紡紗過程示意圖,b) 濕GO@CMC纖維的放大圖,d) GO@CMC纖維的放大圖,c) 濕GO@CMC纖維的POM圖表明核鞘結構和核心中對齊的GO表面,e) RGO@CMC同軸光纖的宏觀照片,f) 兩種完整的棉纖維同軸纖維,g) 基于兩同軸光纖制作的超級電容器裝置,h-j) 同軸光纖的掃描電鏡圖像,k) 橫截面掃描電鏡圖像,l) 一個兩層YSC側視圖,m) 一個兩層YSC結的掃描電鏡圖像。
圖 13 a-e) LCST策略示意圖,f,g) 得到的復合纖維,h,j) GO-HPG纖維的斷口形貌,k,i) 拉伸變形機理模型,m) GO-SA纖維的側視圖。
圖 14 a) 附在硅襯底上的貽貝照片,b) 通過膠粘劑增強的一維排列的CFs的示意圖,c) 纖維紡絲過程的掃描電鏡觀察,d) 紡布的掃描電鏡觀察,e) 致密CF的高放大倍率的SEM圖像,f)h-PEI-C處理CF,g,h)CFs的力學曲線。
論文鏈接: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2Fs40820-017-0151-7
- 俄羅斯研究聚酰亞胺、納米碳纖維復合材料 2009-06-26
- 華東理工劉潤輝教授課題組 AFM:功能化聚-β-多肽組裝體抗耐藥真菌感染 2025-05-09
- 東北林業大學劉守新教授團隊 Small:乙醇介導的膠束自組裝實現具有單晶形態和可調孔結構的有序介孔炭 2025-05-02
- 復旦大學王國偉團隊 Macromolecules:突破自組裝技術新邊界 - 高固含量下嵌段共聚物的熱誘導自組裝與熱誘導協同自組裝 2025-04-27
- 西南林大杜官本院士、楊龍研究員團隊 Small:通過花狀亞微米碳團簇構建的超強超韌水凝膠 - 展現出優異的力學和抗裂紋擴展性能 2025-05-07
- 中國科大龔興龍教授課題組 Adv. Mater.:混合式3D打印剪切變硬彈性體,實現力學性能增強與智能可穿戴一體化設計 2025-04-28
- 電子科大崔家喜教授團隊 Small:結晶誘導聚合物網絡生長實現水凝膠力學性能增強 2025-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