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豬籠草啟發 澳大利亞悉尼大學科研人員研發防生物污損技術
2018-01-18 來源:cnBeta
如果船體外部被藤壺和其他海洋生物覆蓋,那么這些船只必須加大工作力度,燃燒更多的燃料,并創造更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以便在水中移動。雖然有防生物污損涂料可以殺死這些有機體,但也會傷害其他海洋生物。因此來自澳大利亞悉尼大學納米研究所的科學家們創造了一種受植物啟發的涂層,使生物無法找到立足點。
食蟲植物豬籠草通過圍繞其開口邊緣的一系列微小結構捕捉昆蟲。這些結構在植物的表面捕獲一層水,使得邊緣很滑。結果,那些冒險進入捕蟲籠的昆蟲滑落到下面,在那里它們被里面分泌的液體淹死。
在副教授Chiara Neto的帶領下,研究人員通過在透明聚合物表面添加所謂的“納米褶皺物”來復制這些結構。當加入無毒硅油時,即使在水下淹沒,“納米褶皺物”也能使一層透明聚合物保持在適當的位置。
在實驗室測試中,涂覆的聚四氟乙烯樣品幾乎抵抗來自普通物種的海洋細菌的所有結垢。相比之下,未經處理的對照樣品很快就被細菌“入侵”。
這項技術還在悉尼港的一個附著在鯊魚網的樣品上進行了為期七周的測試。即使在更惡劣的海洋環境中,“納米褶皺物”仍然不會發生生物污損。
關于這項研究的論文最近在《美國化學學會應用材料與界面》(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雜志上發表。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xu)
相關新聞
- 香港科技大學研發海洋天然產物基防污涂料,有助解決海洋生物污損難題 2017-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