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和可拉伸電子器件的飛速發展推動了對可拉伸儲能設備如可拉伸超級電容器的需求。盡管近年來可拉伸超級電容器的制作取得了一些進展,但目前的可拉伸電容器主要通過預先設定結構化電極(波浪形、橋接電極、線狀電極)來實現。而預先設計的策略不僅制作過程繁瑣,且一旦成型,結構和外形就不可改變。這樣的策略使得這些超級電容器無法在器件水平上進行編輯和程序化設計,即無法即時地根據可穿戴的需求進行實際設計,不利于可拉伸超級電容器與人體以及其他可拉伸電子器件的匹配。此外,傳統的可拉伸超級電容器在長期拉伸過程中,由于各類微型電極與對稱電極或凝膠電解液間的錯位還會導致超級電容器整體性能的快速退化。
有鑒于此,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陳曉東課題組開發了一種形狀和拉伸性能可控的新型可編輯電容器。通過直接賦予柔性超級電容器可編輯性,超級電容器可根據設計需求即時獲得所需的形狀和拉伸性能。該可編輯超級電容器實現的關鍵在于使用機械強化的MnO2納米線復合電極。電極制作具體過程為通過旋轉水熱合成的超長MnO2納米線(MNWs),其與碳納米管(CNTs)超聲混合并抽濾成自支撐柔性電極,再在復合電極兩側抽濾沉積納米纖維素(NCFs)薄膜形成三明治電極夾層結構。研究表明長MnO2納米線交織結構能夠穩定電極彎曲、剪切、拉伸時的電化學性能,同時納米纖維素層能夠有效地避免剪切過程中造成的電極短路。
該可編輯電容器在形狀構建上有很大的自由度,用戶可根據自己的需要設計所需的形狀和拉伸結構。蜂窩狀結構編輯的超級電容器可在拉伸至500%條件下實現電容器性能基本不變(面積電容為227.2 mF/cm2,通過垂直堆疊面積電容可提升至1000 mF/cm2以上)。同時,在10000次400%的循環拉伸下,超級電容器仍然能保持98%的面積比電容。此外,除了蜂窩狀結構之外,其他2D和3D結構也可以輕松實現,如窗花結構,以及交替切割形成的金字塔結構。其中,金字塔結構可與3D彈性物體保形接觸,若將四個金字塔狀的超級電容器連接在一起,還可進一步編輯具有可逆拉伸的彈簧狀超級電容器。
作為系統集成穩定性的示例,該可拉伸超級電容還與拉力傳感器集成進行測試。在運動拉伸狀態下,該電容器仍然能保持與非運動狀態下大體一致的信號輸出,表明可編輯超級電容器穩定的機械和電化學性能。該可拉伸的、極易程序化的、并且可在串并聯條件下編輯成任意形狀的超級電容器將能做成各類時尚的儲能器件用于驅動各類便攜、可拉伸和可穿戴電子器件。
相關論文在線發表在Advanced Materials (DOI: 10.1002/adma.201704531)上,并于當期Front Cover做簡要介紹。
論文鏈接: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ma.201704531/abstract
- 西交大張彥峰/張志成: 穩定自由基提高薄膜電容器儲能密度和放電效率 2020-10-20
- 中科院蘭州化物所新型超級電容器構筑取得系列進展 2016-07-19
- 北理工沈國震教授/李臘副教授、湖南工大許建雄教授 Adv. Mater.: 可植入式無線水凝膠超級電容器實現雙向神經調控 2025-04-24
- 西南交通大學魯雄團隊/浙江樹人學院姜麗麗團隊 Nano Lett:具有生物相容性、能“粘”在人體組織上的全水凝膠超級電容器 2025-02-08
- 蘭州理工大學冉奮教授團隊 Nat. Commun.:肝素摻雜導電聚合物 2024-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