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編輯越多的期刊越差?
最近幾篇博文都討論了為什么要發表學術論文的話題,對于沒有晉升職稱和獲得學位的人來說,發表足量的學術論文是必備的通關符碟。
而對于已經獲得學位和高級職稱的人員,除了極少數追求更高級人才帽子和國家大獎的,少發論文或者不發論文基本都是可行的,畢竟有很多途徑完成崗位考核。
多少仁人志士堅決反對研究生畢業獲取學位和論文發表掛鉤,更多的自詡為弱勢群體的強烈一致譴責導師剝削研究生,指望研究生為自己寫論文和打雜,做實驗。但一篇論文的發表不是僅僅有數據就可以了,還有一個寫作表達,推銷的過程。
做個不恰當的比喻,學生做的數據和完成的草稿就如交通不發達地區的土特產,可能營養價值非常高,但無人問津,這需要修路運輸和市場推銷。這個過程就是論文撰寫,潤色,發表的過程。
為什么要寫論文呢?
-
學術論文是知識傳播的有效途徑。
規范的排版,完整的結構,同行初步評審都會提升學術論文的關注度和傳播范圍。
-
學術論文是同行交流的有效手段。
同行會議交流或者郵件討論問題,總不能說自己拿了多少科研經費吧,這太俗氣了,要討論和匯報自己最近取得了哪些進展,發現了哪些有趣的結果,思索了什么科學問題等。
-
學術論文發表促進了知識共享和減少重復研究。
通過閱讀相關文獻,認知本領域的最新進展,避免重復開展已經結果明確的研究,節約社會資源。
-
學術論文發表是一種高雅追求。
學術論文發表后能有讀者跟進,比如后續工作開展的引用和重點評價等,這讓原創作者獲得認同感。
最后扯一扯論文投稿綜合癥問題。
我曾經給一些朋友投稿選擇期刊的忠告,不要被影響因子綁架,首選那些稿件處理周期短,審稿意見可靠的期刊,因為每個期刊影響因子都是極少數作者貢獻的。
我曾建議作者投稿前一定到期刊的Editorial Board上去看看,如果這個期刊的Editorial Board member太多,那么盡量不要投遞這樣的期刊。
從我擔任相關期刊學術編輯的經歷來看,期刊的學術編輯組成反映了期刊的水平。
可靠的期刊編委會由一線非常活躍的研究人員組成。
這些編委會學術編輯了解相關領域進展并能準確評估稿件價值,這些學術編輯有足夠的審稿人信息。
可靠的期刊編委會成員一般比較少(10-20人)。
多數期刊的學術編輯都是義務勞動,個別期刊會支付學術編輯象征性的津貼。期刊學術編輯的設置取決于主編的意愿,根據常識,學術編輯不給力,主編會增設更多的學術編輯來充斥隊伍。
越是高級的期刊,進入編委會的門檻越高。期刊的學術編輯越多,那么作者投稿的時候就會懵圈,可能糾結選擇哪個學術編輯來受理自己的稿件。作為期刊主編和管理編輯,也會糾結派送稿件到哪個學術編輯。
所以,投遞稿件到一些期刊,editor invited這個狀態會持續一個月甚至更多,原因是和尚多了沒水吃,多數學術編輯不愿意受理稿件。
基于這一點,不建議大家投稿的時候選擇那些學術編輯非常多的期刊。比如一些開放存取期刊,動輒設置幾千的普通學術編輯,反而處理稿件效率比較低。學術編輯少的期刊的定位和稿件范圍很清楚,而不是大綜合和大雜燴,投遞的稿件都會被編輯部快速判斷,然后派送恰當的學術編輯來處理。
- 2022年中科院分區表發布 | 化學類/材料科學類/工程技術類 2022-12-21
- 北京化工大學曹鵬飛教授受邀擔任國產高水平期刊 Supramolecular Materials副主編 2022-10-29
- 2022年SCI期刊最新影響因子正式發布 2022-06-28
- 天科大司傳領/徐婷、廣西林科院王軍鋒 SusMat 主封面論文:纖維素基水凝膠在柔性傳感器中的調控與作用機制 2025-02-25
- 中國科大龔興龍教授團隊 JMCC 封面論文:一種柔性防護電子皮膚 2025-01-20
- 哈工大邵路教授團隊 Sci. Adv.:高效圖靈結構COF膜 - 首頁亮點論文 2024-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