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理工大學劉亞華教授研制的超疏水材料,可將固液接觸時間的理論極限縮短80%,破吉尼斯世界紀錄
2018-03-30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wǎng)
近日,大連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劉亞華教授研制的超疏水材料,可將固液接觸時間的理論極限大幅縮短80%,成功挑戰(zhàn)吉尼斯世界紀錄,獲得吉尼斯官方權威認證。
固液接觸時間是衡量材料表界面動態(tài)潤濕性的一個重要參數(shù)。固液接觸時間越短,固液表界面間質量、動量和能量交換越快,材料表界面的性能更好,可應用于裝備表面的抗結冰、自清潔和防污抗菌等。在親水界面上,液滴快速鋪展且停留于表面。然而,由于超疏水獨有的低黏附性,液滴能夠在超疏水固體表面上,像彈性皮球一樣彈起脫離表面。此前學術界普遍認為,在超疏水表面,固液接觸時間僅取決于液體的性質。對于大小恒定的液滴,固液接觸時間為一個常數(shù)。
為打破固液界面固有的接觸時間極限,劉亞華研究團隊發(fā)展了基于亞毫米尺度的非常規(guī)超疏水體系。該獨特表面能讓撞擊在表面的液滴在鋪展到最大時以餅狀彈起,避免了常規(guī)超疏水表面上液滴鋪展后的收縮階段,從而將固液接觸時間的理論極限縮短了80%。同時該現(xiàn)象具有普適性,可以在各種材料基底上實現(xiàn)。
這種材料表面不僅是科學上的一項創(chuàng)新,在防積冰、自清潔、抗菌等方面均具有廣泛的應用潛能,由于其結構優(yōu)異的疏水性能,可應用于航空、航海、電力、太陽能發(fā)電等領域。應用于飛機(機翼、引擎和空速管)表面可抗結冰,應用于太陽能電池板表面可依賴自然降水實現(xiàn)自清潔,應用于輪船表面可減少海洋生物的黏附,從而降低清理成本。
相關研究曾于2014年發(fā)表在國際頂級期刊《自然·物理》上,并在同期的《自然·物理》亮點報道,研究得到了香港城市大學王鉆開教授的全程指導。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wǎng)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wǎng)收集互聯(lián)網(wǎng)上發(fā)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wǎng)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xu)
相關新聞
- 浙大王征科課題組《Appl. Mater. Today》綜述:聚合物基潤滑減阻材料的設計和應用 2025-02-07
- 西安交大周晉教授和安陽工學院何強副教授團隊綜述:硅橡膠超疏水材料的制備方法及研究進展 2020-11-25
- 吉林大學李洋副教授團隊:可室溫修復化學和機械損傷的超疏水材料 2019-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