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你鍛煉到什么程度,人類肌肉的力量極限依然難以突破。好消息是,有關人造肌肉的研究,已經遠遠地將大自然拋在了身后。據悉,伊利諾伊大學機械科學與工程系(MechSE)的研究人員們,已經開發出了一種由碳纖維和橡膠制成的人造肌肉,且其能夠承受12000倍于自身的質量。 其實一開始的時候,MechSE團隊只想著搗鼓出一種更強勁、更實用的新設計。
研究人員Caterina Lamuta和Sameh Tawfick
有鑒于此,他們從碳纖維開始著手,畢竟這是一種非常強韌、但質量極輕的材料。為了讓它更易于發生形變,研究人員還將它和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橡膠混合了一起,然后扭曲成螺旋狀。
論文作者之一的Sameh Tawfick表示:卷曲的肌肉是最近用尼龍線發明來的,它們可以施加大動作。如果可以變得更強勁,就很適合在人類輔助設備上運用。在使用碳纖維之前,我們必須了解卷肌的收縮機理。在發現了該理論之后,我們知曉了如何將碳纖維轉變成超強的肌肉。我們只是用合適的硅橡膠填充碳纖維,結果它們的表現令人印象深刻,正好達成了預期的目標。
放大后的“盤繞式人造肌肉”,其實際直徑為0.4mm 。
通過在末端施加小電流,這種人造肌肉就會發生卷曲。這會將碳纖維分開,使人造肌肉的直徑變粗、長度收縮,從而拉起附著在底部的負載。
這種長時間的收縮,也可以通過將液體己烷輸送到卷曲的人造肌肉中實現。在測試中,團隊發現,即便運用了輕微的輸入電壓,也可以產生非常強的效果。
以一根直徑僅0.4mm 的人造肌肉束為例,它竟然能夠將半加侖的水提升1.4英寸(3.6 CM),平均每厘米的輸入電壓僅0.172V 。
換算一下,這已經是其自重的12600倍,機械應力高達60兆帕、拉伸能力超過25%,單位做功758焦耳/千克。
研究團隊還開發了一種數學模型,以描述人造肌肉在不同參數下的性能,未來可用于設計具備特定應用屬性的人造肌肉。
另一位論文作者Caterina Lamuta表示: 這些低成本、輕量級人造肌肉的應用范圍相當寬廣,涉及機器人、假肢、矯正器、人類輔助設備等不同領域。
有關這項研究的詳情,已經發表在今日出版的《智能材料和結構》(Smart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期刊上。原標題為:《Theory of the tensile actuation of fiber reinforced coiled muscles》
論文鏈接:http://iopscience.iop.org/article/10.1088/1361-665X/aab52b
- 華南理工大學劉偉峰《ACS Sustain. Chem. Eng.》:具有類肌肉取向結構的生物質增強增韌導電水凝膠 2022-10-05
- 浙江農林大學傅深淵教授團隊《Chem. Eng. J.》:基于模量圖案化策略實現介電彈性體驅動器的定向驅動變形 2022-06-27
- 廣州大學劉鵬和NCL謝豐蔚 ACS Sustain. Chem. Eng.:淀粉水凝膠構建全淀粉基柔性電池和自供電柔性傳感材料 2022-05-17
- 天大汪懷遠教授團隊 Carbon:量子點改性填料與改性碳纖維協同構筑新型雙向高導熱CFRP復合材料 2025-06-18
- 北化賈曉龍/楊小平團隊、南昆大王浩團隊 Compos. Part B 專刊特邀綜述:電磁技術在碳纖維及其復合材料制造中的應用 2025-02-21
- 東華大學陳志鋼教授團隊 AFM: 仿生設計碳纖維/二氧化鈦@聚吡咯光熱-電熱織物用于全天候海水蒸發 2025-02-15
- 中國科大龔興龍教授團隊 Small:界面工程輔助3D打印硅橡膠復合材料 - 協同優化抗沖擊性能與電磁干擾屏蔽效能 2025-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