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族元素鍵(chalcogen-bonding)是一種最近剛確認的超分子弱相互作用,廣泛存在于第六主族(S, Se和Te)元素之間,其作用本質是σ空穴與σ*軌道之間的相互耦合。這種超分子作用力盡管比較微弱、難以探查,但在指導生物蛋白折疊與生物分子識別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但截止目前,人工合成的具有硫鍵相互作用的分子僅存在與氣相分子或分子晶體中。利用硫鍵弱相互作用驅動有機分子在介觀或宏觀尺度的自組裝行為和相關研究仍然未有涉及。
基于此,復旦大學高分子科學系閆強研究員課題組設計并合成了一系列含四中心硫族元素的新型類杯芳烴分子C4Ch (Ch = Se, Te),其可以通過形成多重硫鍵相互作用選擇性識別帶有含N-氧負離子的表面活性劑DPN,生成硫鍵超兩親分子(C4Ch?DPN),進而發生自組裝形成各種高度有序的納米結構(圖1)。
圖1. 硫鍵弱相互作用驅動的分子自組裝行為
研究還發現,不同的氧族元素可誘導不同的硫鍵化學,類杯芳烴分子中心元素從硒(Se)變換到碲(Te)后,可導致自組裝結構從零維納米囊泡體轉換到一維納米纖維結構。研究還利用分子模擬直接揭示了兩種不同的硫鍵超分子復合物的分子結構,及其差異化的硫鍵強度所引起的自組裝形貌不同之間的聯系(圖2)。而且,利用鹵素陰離子或氫鍵與該大環主體之間的競爭相互作用,可以實現自組裝結構的可逆組裝行為調控。我們期望利用這類含多重硫鍵相互作用的大環供體能夠指導并開啟一類基于硫鍵的新型超分子自組裝策略。
圖2. 硫鍵超分子復合物的分子模擬結構
該研究已在線發表至化學領域權威期刊J. Am. Chem. Soc.上,詳情請見Reversible Self-Assembly of Supramolecular Vesiclesand Nanofibers Driven by Chalcogen-Bonding Interactions. 復旦大學高分子科學系、聚合物分子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為第一單位,博士生陳亮與向軍為共同第一作者,閆強研究員為通訊作者。上述研究還得到了加拿大舍布魯克大學趙越教授在分子設計與表征上的大力幫助和支持。
- 四川大學李建樹教授/謝婧副研究員、大連理工孫文研究員 AFM:一種具有pH響應性和軟骨滲透能力的超分子納米顆粒治療骨關節炎 2025-04-30
- 吉林大學李云峰教授、楊柏教授 Nano Lett.: 可循環利用光活化室溫磷光碳化聚合物點超分子塑料 2025-04-22
- 福州大學呂曉林/吳明懋 Adv. Mater.:超分子復合水凝膠鎖定陰離子提高鋅離子電池循環壽命 2025-04-21
- 東北林業大學劉守新教授團隊 Small:乙醇介導的膠束自組裝實現具有單晶形態和可調孔結構的有序介孔炭 2025-05-02
- 復旦大學王國偉團隊 Macromolecules:突破自組裝技術新邊界 - 高固含量下嵌段共聚物的熱誘導自組裝與熱誘導協同自組裝 2025-04-27
- 鄭大李占偉教授團隊 Nano Lett.:Janus粒子自受限自組裝構筑強圓二色性納米螺旋陣列 2025-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