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自然-通訊》雜志以“Rapid transport of deformation-tuned nanoparticles across biological hydrogels and cellular barriers”為題,在線報道了中科院上海藥物所和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合作的最新研究成果。
前期,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甘勇研究員和國家納米中心施興華研究員團隊結合分子動力學模擬和超分辨率顯微鏡技術,發現棒狀粒子特有的“旋轉-跳躍”運動方式能促進其在網格狀黏蛋白液體內的擴散速度,可有效提高遞藥效率,并提出了一個考慮顆粒黏附效應的障礙-擴散理論模型。相關成果陸續發表于Nano Letters 16, 7176-7182 (2016);固體力學旗艦期刊Journal of the Mechanics and Physics of Solids 112: 431-457 (2018)。同時,雙方又發現制約納米載體口服遞藥和腫瘤遞藥的共性生理因素:具有網狀結構的生物凝膠(如黏液和腫瘤細胞間質)在藥物載體抵達靶細胞前扮演了重要的阻滯作用,且單一調節載體的尺度、表面性質等往往不能夠有效地克服遞藥過程中的多重生理屏障。
啟發于腫瘤細胞較正常細胞具有更低的楊氏模量(剛度),加速腫瘤細胞的轉移和擴散,科研人員考察不同剛柔性納米藥物載體在克服胞內外多重屏障的能力。采用微流控技術,設計制備了以磷脂膜為殼、聚丙交酯乙交酯共聚物(PLGA)為核的納米顆粒載體。通過調節載體的力學性能,發現剛度適中的載體在生物凝膠中具有最高的擴散系數,且比不含PLGA內核的脂質體擴散系數提高10倍,進而擁有最優的細胞攝取量和藥物遞送能力。相關高效遞藥效果也在生物體內獲得了驗證。隨后,結合高分辨顯微鏡觀測和分子模擬技術,研究者對藥物載體的力學性能調節其在生物凝膠屏障中擴散的力學機制進行了解析,即顆粒越軟,易于變形,則載體與黏蛋白組織產生更強吸附影響其擴散;而過硬的顆粒不易變形,則容易陷入黏蛋白網絡,也難以實現高效擴散。進而發現剛度適中的顆粒具有適宜的變形能力,易于穿越生物凝膠、細胞膜等多重屏障,具有最優的遞藥能力。這些發現將有助于科學家們利用物理屬性(如形狀、力學性能等)設計高效的藥物載體。
Snapshots and trajectories of NPs in mucus fibers.
該研究工作是在上海藥物所甘勇研究員和國家納米科學中心施興華研究員的指導下,分別由雙方所在課題組的俞淼榮博士、徐璐副教授(沈陽藥科大學)和田發林博士等人協作完成。研究工作同時得到了布朗大學高華健教授(美國工程院、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的指導建議。該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的資助。來自上海交通大學和國家蛋白質中心的研究人員以多種方式提供了支持和幫助。
- 中科大王育才/蔣為團隊 Nat. Biomed. Eng.: 利用一氧化氮(NO)突破腫瘤血管基底膜屏障,增強納米藥物瘤內遞送 2025-05-03
- 川大李旭東/陳君澤、港城大譚超良團隊 Adv. Mater.: 多酚-氨基酸縮合物庫用于超高載藥量納米藥物的高通量連續流生產 2025-02-12
- 天工大高輝/李曉暉團隊 Acta Biomater.:二甲雙胍多功能納米藥物克服具核梭桿菌介導的結直腸癌化療耐藥與免疫抑制 2025-02-11
- 四川大學何斌/蒲雨吉 ACS Nano:高分子化丁酸納米平臺治療腸炎 2023-12-24
- 華南理工朱偉 Adv. Sci.:基于紅細胞和MOF-級聯酶的人工生物雜化體用于高尿酸血癥治療 2023-12-17
- 長期有效 | 西南交大周紹兵教授團隊誠招博士、推免碩士 - 材料、生物醫學工程 2023-09-23
- 格羅寧根大學/特文特大學 CRPS:開創超材料新思路 - 3D磁性軟超材料力學性能的可控重構 2025-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