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領域頂級期刊《先進材料》(Advanced Materials,影響因子21.95)近日在線發表武漢大學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汪成教授課題組,在響應性多孔框架晶體材料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論文題為《鋯金屬-有機框架中光誘導電子轉移的調控:固態熒光分子開關和熒光增強探針的構筑》(Tuning the Photoinduced Electron Transfer in a Zr-MOF: Toward Solid-state Fluorescent Molecular Switch and Turn-on Sensor,DOI: 10.1002/adma.201802329),第一作者為博士生桂波,通訊作者為汪成教授及中科院化學研究所張德清研究員,楊楚羅教授團隊在熒光測試方面提供了幫助。該研究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湖北省創新團隊及武漢大學自主科研等經費的資助。
汪成教授課題組一直致力于構筑響應性多孔框架晶體材料的構筑并探索其在不同領域中的潛在應用。在先前的工作中,他們從有機分子開關設計、合成出發,通過固載到金屬-有機框架(MOFs)的骨架中,實現了有機分子開關在固態下的高效可逆調控(《材料化學》,Chem. Mater. 2015, 27, 6426)和構筑了門控可控MOFs藥物釋放體系(《科學進展》,Science Adv. 2016, 2, e1600480)。最近他們還受邀撰寫綜述,系統闡述有機分子開關固態調控理念(《大分子快訊》,Macromol. Rapid Commun. 2018, 39, 1700388)。
在此基礎上,汪成教授課題組將發光基團和電子受體分別、同時引入到MOF骨架中,提出了一種簡單、高效實現固態下光誘導電子轉移(PET)調控的新策略。盡管熒光團和電子受體未直接相連,但由于在空間上相互靠近,它們之間存在的PET過程對熒光有非常強的淬滅作用,所制備的MOF的熒光很弱。有意思的是,通過調控受體的電子接受能力,可在MOFs中成功實現對熒光PET過程的高效調控,構筑基于MOFs的固態熒光開關和熒光增強探針。由于熒光團和電子受體不需通過共價鍵相連且可根據實際需要進行組合,此研究為后續構筑基于PET的響應性MOFs提供了新思路。
論文鏈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02/adma.201802329
- 華南理工殷盼超團隊 Angew :拓撲超分子復合策略精準調控材料受挫堆積 2025-01-31
- 華南理工大學朱偉教授 Adv. Mater.:“硅基無機膠水”助力酶在多孔框架中穩定固定和活性保存 2025-01-07
- 寧波材料所劉小青研究員團隊 Mater. Horiz.:高溫觸發交聯策略助力有機相變復合材料自阻燃 2024-08-28
- 北航張夢副教授與劍橋大學 Hasan博士等團隊合作《Sci. adv.》:在二維晶體材料噴墨打印制備技術方面取得新成果 2020-08-31
- 復旦大學俞燕蕾教授課題組開發新型超分子光子晶體材料 2018-01-09
- 中科院福建物構所高性能紅外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研究獲進展 2016-08-29
- 廣醫三院周蕾、廣工譚幗馨 Nat. Commun.:可注射鎂-雙磷酸鹽MOF基骨粘合劑通過抑制過度纖維化促進骨質疏松性骨折愈合 2025-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