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為了提高抗腫瘤藥物的生物利用度和減少副作用,靶向藥物載體得到了廣泛深入的研究,而載體的表面修飾方法也是其中的核心技術之一。在表面的修飾技術中,通常是通過共價鍵的方式將一些特殊的功能分子修飾在載體表面,比如單克隆抗體、多肽或者一些功能性小分子,靶向分子能和目標細胞上過度表達的受體發生特異性結合,進而增加細胞吞噬粒子的能力,也可以將一些光聲分子或者熒光分子與之連接而獲得造影成像功能。 然而,此種通過共價鍵的連接方式往往是不可逆的,且反應條件較苛刻,反應時間較長,一旦鍵接上某種功能分子便只具有特定的用途。 因此,為了擴大其用途及功能,也經常有在藥物載體上同時修飾兩種或多種功能分子的情況,但是由于每種分子的反應能力不盡相同,往往在用共價鍵修飾多種功能分子的時候會變得比較復雜,也不能完成現場修飾或隨時替換功能分子以達到更有針對性應用的目的,也就是通過化學鍵修飾較難實現個性化應用的目標。
復旦大學高分子科學系汪長春教授課題組在2018年第8期"祝賀江明院士80華誕"專輯發表的論文中,建立了一種全新的策略,即基于金納米粒子與巰基強相互作用,用以實現在磁性高分子凝膠微球表面高效快速組裝各種功能分子。作者首先將尺寸為10-30 nm的金納米粒子沉積在表面包覆有可降解聚合物的磁性復合凝膠微球表面,再將帶有巰基和特定長度連接臂的不同功能分子與凝膠微球表面的金納米粒子結合, 制備出一種多功能磁性復合凝膠微球。 實驗發現,基于金納米粒子與巰基強相互作用,作者可以將各種功能分子簡單高效地修飾在磁性復合凝膠微球表面,并可便捷調控修飾上的功能分子的種類和數量(制備路線如下圖)。
由于此種相互作用快捷高效,該修飾技術也適合采用“即用即配”方式使用,有望在精準個性化治療領域得到應用。
論文鏈接:http://www.gfzxb.org/fileGFZXB/cms/news/info/upload//1dbc1ad9-bfb6-445d-89ce-ce3c2fcca20d.pdf
- 美國密蘇里大學林見教授團隊《Nat. Commun.》:激光直寫重新編碼磁驅形變復合材料 2020-12-15
- 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沈昊宇教授團隊:“磁性章魚”專吸有害金屬和有機污染物 2017-12-12
- 哈工大矯維成教授 AFM:復合微球相變材料實現熱能捕獲和多功能傳感 2022-10-31
- 北理工陳煜教授、馮立輝副教授《ACS AMI》:采用天然高分子綠色微球構建高靈敏可回收無線監測QCM濕度傳感器 2022-03-24
- 復旦大學楊武利教授團隊/復旦附屬浦東醫院聯合招聘博士后 2021-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