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硫電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原料廉價、污染小等優點,作為下一代儲能設備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然而,鋰硫電池的發展目前主要受到其充放電過程中產生的嚴重的“穿梭效應”限制。近年來,隨著合成技術的發展,人們開始關注另一種策略——利用含硫聚合物來代替單質硫作為鋰硫電池正極材料。含硫聚合物由于同時具有對硫的化學鍵合力和物理纏結作用,因此能夠有效地對電化學反應的中間產物多硫化物進行固定,從而有效抑制“穿梭效應”,提高鋰硫電池正極電化學性能。
近日,天津大學材料學院封偉教授課題組在Small Methods上發表了題為“Recent Advances in Applying Vulcanization/Inverse Vulcanization Methods to Achieve High-Performance Sulfur-Containing Polymer Cathode Materials for Li–S Batteries”的綜述文章,總結了通過最簡單的制備方法硫化/逆硫化所得到的含硫聚合物用作高性能鋰硫電池正極材料的研究進展。
文章首先闡述了鋰硫電池正極的工作原理和存在的限制性問題,然后概述了含硫聚合物作為正極材料的發展歷程,接著系統地討論了近七年來通過簡單的、低成本的硫化/逆硫化方法所制備的含硫聚合物作為鋰硫電池正極材料的研究成果和最新進展。主要圍繞硫化聚合物(硫化導電聚合物、硫化橡膠),逆硫化聚合物(硫-不飽和烴共聚物、硫-苯并噻唑共聚物、硫-硫醇共聚物、硫-共價三嗪骨架共聚物、硫與導電聚合物的共聚物),以及硫化/逆硫化聚合物基復合材料,闡明了這些含硫聚合物的化學結構和電化學機理,并對其結構與性能之間的關系進行了深入的探討。作者認為,有機材料具有許多不同的分子結構和可定義的官能團。選擇合適的單體原料與單質硫反應,可使最終獲得的含硫聚合物具有諸多有利的性質,例如離子和電子傳導性、高硫含量、適當的粘度、可加工性和可控的形貌。這些特性對于在鋰硫電池正極中使用而言具有很大益處,有助于實現高容量和高倍率穩定放電。因此,通過開發多功能的含硫聚合物作為正極材料,不僅可以減少正極中導電劑和粘結劑的使用,提高正極中硫含量和利用率,未來更有望制備無粘結劑和無導電劑的鋰硫電池正極,獲得高性能鋰硫電池。
- 國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王杰平團隊誠聘博士后 - 3D打印、材料化學、環境化學等方向 2025-04-22
- 常州大學楊宏軍和華南理工大學張廣照 Angew:質子轉移誘導的陰離子雜化共聚反應制備可回收高性能含硫聚合物 2024-09-19
- 華南理工大學唐本忠院士團隊秦安軍教授 Green Chem.: 基于“榫卯”靈感開發基于CS?的活化內炔的自發、多組分聚合反應 2023-12-21
- 浙工大鄭司雨/楊晉濤團隊 AEnM:基于粘彈性行為調控制備高阻尼、耐裂紋、可自修復的鋰硫電池兩性離子粘結劑 2024-02-29
- 大連理工大學胡方圓教授 Adv. Funct. Mater.:“吸附-介質調控”協同策略助力高容量和高安全鋰硫電池 2023-10-01
- 大連理工大學胡方圓教授課題組 Nano Energy: 鋰硫電池用動態交聯兩性離子聚合物粘結劑 2023-07-07
- 李振教授、楊全紅教授 Matter: 前方高能 前景聚能 - 當鋰電池邂逅分子聚集態科學 2022-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