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西南交通大學科研院、人才辦、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共同舉辦的“生命材料—青年學者論壇”在西南交通大學九里校區鏡湖賓館院士廳召開。來自五湖四海,有志于發展國家生物醫用材料,進一步推動材料學領域產學研進程的青年學者齊聚一堂,交流科研學術心得,分享產業轉化進展,共建合作互助平臺。會議主要圍繞當前生物醫用材料領域的三大發展攻堅點,即表/界面性能優化,材料物化生性能革新探索和新載藥模型構建進行討論,尋求新的突破。
會議伊始,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生物材料與表面工程研究所所長黃楠教授致開幕詞,接著由西南交大表面工程研究所西南交通大學科學技術發展研究院院長周祚萬教授與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黨委賀劍書記分表代表學校與學院對向遠道而來的青年英才致以感謝和問候。
黃楠教授致開幕詞
科研院院長周祚萬教授講話
隨后,本次青年學者論壇發起人,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楊志祿副教授代表會議籌辦小組感謝來賓并向與會師生介紹了各位學者。
楊志祿副教授對參會來賓表示感謝
首場會議報告人是來自四川大學高分子科學與工程學院的丁明明副教授,他通過結合臨床腫瘤靶向治療,提出了對生物醫用高分子進行多級自組裝和功能調控,改善目前載藥模型腫瘤滲透性差的缺陷,其獨到的角度與深入的分析,為在座的學者們拓寬了新的思路。來自深圳大學生物醫學與工程學院的何前軍教授,他的主要報告論點是目前學術交叉領域里最為亮眼的納米氣體治療。其結合當代生物醫學領域中氣體治療與納米技術,開拓了納米氣體治療領域,并在這片領域開疆拓土收獲頗豐,提出氣體聯合治療思路,為未來腫瘤醫學等領域提供了新的方案。來自四川大學的李乙文教授以“人造黑色素材料”為題重點報道了黑色素在仿生,光學效應以及光熱效應方面的應用,豐富了大家對黑色素材料的認知。來自華東理工大學的劉潤輝教授報告了“模擬宿主防御肽的β-多肽聚合物在溶液及表面抗菌研究”,指明了人工合成抗菌肽的良好前景。來自江蘇大學的潘國慶教授以“基于動態化學的智能生物界面為題”報告了其課題組基于可逆化學構建的對細胞可逆粘附與脫粘表面,提出了三種不同的智能生物界面構建,并對大家最為感興趣的分子印跡表面構建進行闡述。其產業化方向研究,即對鈦基生物材料改性,促進骨細胞粘附增長也有長足進展,為骨組織重建修復提出了新的思維方向。
來自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的王懷雨研究院則著重對于生物材料表/界面功能構建進行了闡述和探索,其通過宏觀手段等離子體浸沒注入(PIII),對人工血管進行加工,以捕獲內皮祖細胞進行體內組織構建,并通過對電容抗菌進行研發,在傳統表面抗菌改性的方向旁,又開辟了新的道路。其后,來自南京大學的魏輝教授針對納米酶進行的詳盡的闡述和描述,來自南開大學的趙強教授則對生物活性材料進行分析,與在座學者們一同交流,受益良多。來自四川大學的趙偉峰副研究員生趣的展示了其在血液透析材料抗凝的研究成果,并邁向了產業化的第一步,著力于開發移動血液透析設備。來自香港大學的趙昕副研究員則講述了Gel-MA 水凝膠在骨修復及受損皮膚修復上的巨大潛力。
參會老師合影
本次會議的召開不僅促進了各學校之間青年學者的交流與合作,更加拓展了與會人員的視野,會后各位青年學者紛紛提議要共同構建交流合作平臺,為中國生物醫學材料領域注入新活力。
- 南開大學余志林教授等 CCR 綜述:生物醫用材料的原位制備 2024-10-16
- 港大徐立之教授課題組誠招博士生、博士后、碩士生及研助 - 仿生柔性材料、柔性生物醫學器件 2024-09-10
- 浙江大學周泉/劉祥瑞/周天華等 Adv. Mater.:開發出能預防多種腫瘤術后并發癥的新型生物醫用材料 2024-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