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大分子的結構與性質研究一直是國際上最活躍的課題之一,特別是近年來分子生物學的興起給人們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功能性生物分子展示了廣闊的前景。堿基對是構建形成DNA、RNA單體以及編碼遺傳信息的基本單元,DNA是儲存、復制和傳遞遺傳信息的物質基礎,而堿基作為“功能單元”,在許多生物功能中都發揮承載信息和特征識別的作用。科學家們對于堿基互補在分子識別和大分子設計上的興趣激發了他們在眾多領域的新探索。新型含有堿基對的高分子衍生物在基因治療、超分子構筑以及模板聚合等領域有重要研究價值。
最近,北京化工大學湯華燊教授和馮岸超副教授課題組在傳統的高分子聚合物上引入了堿基基團,通過RAFT活性聚合方法合成含有堿基對的兩親性高分子嵌段聚合物,使其在水中自組裝形成膠束的過程中同時進行堿基配對,而且這種堿基相互作用力在一定條件下能被破壞。該工作被選為當期的封面文章被重點推薦。
圖一,當期雜志封面(末端堿基功能化的兩親性聚合物的組織裝與分子識別)
他們首先用化學方法改性傳統堿基,將具有反應活性的羥基接在堿基上,然后與RAFT試劑DTTCP發生酯化反應,合成含有堿基的RAFT試劑,用其引發OEGMA和BMA單體聚合得到四種不同的兩親性嵌段共聚物。之后用這四種不同的兩親性嵌段共聚在pH值為7.5的PBS緩沖液中進行自組裝,然后在體系中加入相應的另一堿基小分子與組裝形成的膠束進行堿基配對。
圖二,四種末端堿基官能化兩親性聚合物的制備過程
該團隊用核磁等表征手段發現了當堿基官能團修飾在親水鏈段末端時,堿基膠束與體系中自由分散的對應堿基可以發生氫鍵相互作用。而當堿基官能團修飾在疏水鏈段末端時,由于此時堿基官能團大多包裹在膠束的內部,體系中存在的自由分散的與之對應的堿基無法突破層層膠束的阻礙,所以此時沒有堿基配對行為,也就沒有分子識別。
除此之外,該團隊還發現隨著溫度的增加,已經發生堿基配對行為的膠束中的氫鍵可以被破壞掉,在膠束上配對連接的堿基可以再次被釋放出來,這為藥物釋放、基因治療等發面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圖三,不同溫度下堿基核磁特征峰的位移
以上相關成果發表在Polymer Chemtry (Poly. Chem, 2018, 9, 5086–5094 )上。論文的第一作者是北京化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的王牧博士,通訊作者為湯華燊教授和馮岸超副教授。
- 華南理工大學趙俊鵬教授《Prog. Polym. Sci.》綜述:有機催化一步合成雜化嵌段聚合物 2025-04-05
- 大連理工大學蹇錫高院士團隊《Macromolecules》:兼具高力學強度、動力學穩定性和室溫修復性能的聚氨酯彈性體 2024-03-25
- 吉大吳宗銓教授團隊 Nat. Commun.:具有溫度響應、可循環利用的手性高分子有機催化劑在水中高效、高選擇性地催化R-C反應 2023-11-15
- 東北林業大學劉守新教授團隊 Small:乙醇介導的膠束自組裝實現具有單晶形態和可調孔結構的有序介孔炭 2025-05-02
- 復旦大學王國偉團隊 Macromolecules:突破自組裝技術新邊界 - 高固含量下嵌段共聚物的熱誘導自組裝與熱誘導協同自組裝 2025-04-27
- 鄭大李占偉教授團隊 Nano Lett.:Janus粒子自受限自組裝構筑強圓二色性納米螺旋陣列 2025-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