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柴繼杰小組—EED與EZH2復合物晶體結構研究
2007-10-24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關鍵詞:晶體
2007年10月16日,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柴繼杰博士實驗室在《結構》(Structure)雜志上發表了題為Structural Basis of EZH2 Recognition by EED的文章,該文章報道了EED與EZH2復合物的晶體結構及功能研究結果。
表觀遺傳學是生命科學中一個普遍而又十分重要的新的研究領域。它不僅對基因表達、調控、遺傳有重要作用,而且在腫瘤、免疫等許多疾病的發生和防治中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它是生命科學中近年來一個研究熱點。表觀遺傳學領域的一個重要進展是表明在哺乳動物和果蠅中PRC2復合物具有內在的組蛋白甲基轉移酶的活性,EED和EZH2復合物是PRC2的核心組分,其它的組分參與酶活性的調節。EED蛋白包含WD40結構域。WD40是一個重要的結構域,參與多種細胞功能的調節,如細胞凋亡、轉錄抑制等等。盡管其作為一類非常保守的識別結構域獲得了廣泛的認可,但是WD40結構域的底部是如何特異性識別它的相互作用的配體目前還不是很清楚。為了解EED蛋白是如何特異的識別EZH2并調節其酶活性,研究人員解析了EED與EZH2復合物的晶體結構。結構的解析揭示EED是通過其WD40結構域的底部去識別EZH2,并且識別的基序在EZH1和E(Z)中非常保守,結合結構指導的突變試驗結果,從而確定了在識別中起重要作用的氨基酸。這些結果將有助于理解其它的包含WD40結構域的蛋白是如何特異性識別其配體的。根據得到的結構結果,研究者提出了EED可能參與EZH2酶活性的調節的機制。這些結果也提示研究者們可能通過設計小分子化合物來干擾其酶活性,從而為藥物開發提供依據。
該論文的第一作者是韓志富博士,論文的其他作者還有邢新苗、劉培源、張茵,Princeton大學的胡敏博士。柴繼杰博士是論文通訊作者。
該項研究為科技部863和北京市科委資助課題。在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完成。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曉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