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叁鍵單體的點擊聚合和聚集誘導發光,兩個看似不相關的研究方向,在秦安軍的研究中融為了一體,奏響了聚合物研究的新樂章。秉承著踏實認真、開拓創新的態度,秦安軍在科研的道路上不斷探索。對他而言獲得過的榮譽既是肯定更是鼓勵,未來的路會更長,但是他充滿了前行的信心!
本期對話華南理工大學秦安軍教授,帶您近距離了解其人其事。
人物介紹
秦安軍
華南理工大學發光材料與器件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獲得者(第二完成人),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國家“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計劃入選者,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 (Fellow of RSC)。
1999 年獲得山西大學化學系理學學士學位;2004 年獲得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理學博士學位。2005 年至 2007年在香港科技大學化學系任Research Associate(唐本忠教授實驗組);2008年在浙江大學高分子科學與工程學系博士后出站后留校工作,從2013 年 9 月至今在華南理工大學擔任教授。
從事基于三鍵的高分子合成化學以及有機聚合物光電功能材料的研究,集中在基于三鍵化學構筑功能化線形和超支化聚合物,特別是探索新催化體系和新聚合反應;以及具有聚集誘導發光特性材料的設計與合成及其在生物檢測、化學傳感等方面的應用。至今已發表 SCI 論文 280 余篇,被他人引用 6000 余次,h 指數為 52。2012年和2015年分別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基金和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2015年入選國家“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計劃, 2017年榮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第二完成人),并入選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Fellow of RSC)。
團隊合影 (第一排左五:秦安軍教授)
Q&A
您主要從事有機聚合物光電功能材料的設計、合成及應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您覺得這個領域的研究前景如何?目前的主要挑戰性問題有哪些?
秦安軍:目前,我們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于兩個方面,一個是像您所說的有機聚合物光電功能材料的設計、制備及應用;另一個是基于叁鍵單體的高分子合成。兩方面的研究相輔相成,后者是前者的基礎,而前者是后者的應用出口。有機聚合物光電功能材料具有質輕、易修飾等優點,從而有望在光電和生物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目前,有機發光材料已經在手機和電視顯示、熒光傳感器等領域得到了應用,而其他方面的應用我相信也會在不久的將來成為現實。
在有機聚合物功能材料領域,我們主要關注的是聚集誘導發光(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 AIE)材料,特別是AIE聚合物的設計、制備及應用方面。AIE是唐本忠院士于2001年提出的一個新光物理概念,是指一類在溶液中不發光的分子聚集后或制備成薄膜后發光顯著增強的現象。AIE材料已經在光電、化學傳感以及生物等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目前,AIE的研究對象主要是小分子,而AIE聚合物的研究還有待進一步發展,其相對于傳統發光聚合物和小分子的優勢還需要進一步體現,其應用還有待進一步拓展。這也是我們接下來努力的方向之一。
在您發表過的學術成果中,您最引以為傲或最喜歡的研究成果是什么?
秦安軍:如上所說,我的研究興趣主要是基于叁鍵單體的高分子合成以及有機聚合物光電功能材料的制備與應用這兩方面。聚合方法學是聚合物制備的基礎。在高分子合成領域,我主要開展了炔類單體的新型聚合反應的研究,建立了炔類單體的“點擊聚合”反應。最近,我們進一步拓展了點擊聚合反應的類型,建立了自發的“氨基-炔的點擊聚合”(J. Am.Chem. Soc., 2017, 139, 5437?5443)。該聚合反應無需添加任何催化劑,只需在室溫下將活化炔單體和二級胺單體在溶劑中混合,攪拌3個小時,即可得到區域和立體規整的聚(β-氨基丙烯酸酯)。該聚合反應具有很好的功能團容忍性,可以用于制備具有AIE特性的聚合物,并可在細胞成像等領域加以應用。另外,由于生物大分子,蛋白質中含有很多氨基,所以我們的工作提供了一條潛在的修飾生物大分子的高效反應路線。
From J. Am. Chem. Soc., 2017, 139, 5437?5443.
在研究生選擇和培養的過程中,您會比較看重學生哪些方面的能力或素質?
秦安軍:研究生是思想最活躍、精力最旺盛的群體,如何調動研究生的研究積極性和培養他們的科研熱情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從導師的角度而言,我喜歡勤于思考、善于“動手”的學生,欣賞“苦干”加“巧干”的學生,當然,團隊精神也是我比較看重的一方面。
對于那些有志于從事科研工作的學生,您有哪些經驗愿意和他們分享?比如如何選擇和定位自己的研究方向?
秦安軍:結合自己的興趣選擇研究方面,研究中要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選擇領域的前沿開展工作,敢于啃“硬骨頭”。
您課題組的科研氛圍如何? 在緊張的科研之余,平時會選擇哪些方式讓自己或學生得到放松?
秦安軍:我們課題組的同學都非常努力,在叁鍵單體的聚合反應建立和聚集誘導發光材料領域都取得了創新性成果。我提醒同學包括我自己要勞逸結合,在緊張的工作之余,要鍛煉身體,為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因此,我們課題組每周末都預定了運動場所,例如羽毛球場、籃球場,鼓勵課題組所有學生都參加。
除了科研,您平時最大的愛好或最喜歡做的事情是什么?
秦安軍:科研之余,我會瀏覽一些時事新聞、科學新聞和體育新聞,不要使自己太“落后”。
您和RSC有怎樣的淵源?
秦安軍:從做研究開始,就經常閱讀RSC的例如Chem. Commun., Chem. Soc.Rev., Polym. Chem.等高影響力期刊上發表的學術論文。作為通訊作者,向RSC投的第一篇文章是關于利用炔和疊氮單體的點擊聚合制備具有AIE特性的超支化聚合物及其在爆炸物檢測方面的應用工作,較順利的就被J. Mater. Chem.接受發表。該文現已被他引157次,且為ESI高被引論文。
- 華南理工大學唐本忠院士團隊秦安軍教授 AFM:含AIE分子的本體高分子材料發光顏色、強度和形狀的可逆變化 2024-09-26
- 華南理工唐本忠院士團隊秦安軍教授 JACS:溫和條件下實現穩定的腈基高效轉化及堿催化的腈-疊氮點擊聚合的建立 2024-03-01
- 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王欣、王佳和華南理工秦安軍:炔基引導的雙C(sp3)?H活化聚合制備功能性熒光C(sp3)?C(sp3)鍵聚合物 2024-01-02
- 港中深唐本忠院士/北師大何本釗 Angew:吡啶鎓-炔點擊聚合 2024-05-04
- 吉林大學李洋課題組《Nano Energy》: 基于超分子聚合物制備超耐磨且可在-30 ℃自修復的超疏水涂層 2024-04-16
- 華科大吉曉帆教授團隊《Macromolecules》:利用羥基-炔點擊化學制備高分子量聚[2]索烴 2024-04-16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唐本忠院士/趙征教授團隊《ACS Nano》:細胞膜靶向的聚集誘導發光分子用于神經追蹤和損傷的可視化 2025-01-21